托孤大臣为什么要在十五年后杀死刘邦的嫡孙?

如题所述

刘邦,给人的印象恐怕有两个,一是草根皇帝,二是诛杀功臣。但是事实上这位草根皇帝杀了多少功臣呢?在《资治通鉴》中介绍,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年,侯爵之位的功臣有大约143位,但是我们所熟知的他的功臣被诛杀恐怕只有三位,韩信,彭越,英布。

相比较于朱元璋可是少太多了,朱元璋封侯爵的59位,临死前就只剩下2位,甚至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所杀的功臣都比他多,有至少4位。而隋文帝杨坚所杀的功臣也有8位之多。而且刘邦的这三位功臣被诛杀多少与吕后也有关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韩信确实是死在萧何和吕后的手中,那时的刘邦在外平叛呢,而彭越是被贬后,又被吕后骗到宫中杀害,英布则是两位功臣被杀,内心极为不安,于是率先反叛起来,当然会被诛杀。而且刘邦对于功臣还是十分不错的,最初和他们约定,非刘不王,非功不侯。

而且临死之前,吕后曾经询问何人可以辅佐大汉江山,而刘邦表示除了萧何,曹参外,王陵可重用,但他性格刚强需陈平辅佐。而军中则是推荐了大将周勃,可以说这些托孤大臣都是功臣,对于他们也是非常信任,并且由此形成了一个功臣集团。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旧伤复发不治而亡,吕后的儿子刘盈继位,史称汉惠帝,但是汉惠帝却是一位短命皇帝,在公元前188年便去世,在位仅仅不到7年,去世时也才23岁。

吕后在汉惠帝刘盈的六个儿子中选择了长子刘恭继位,这便是前少帝。但是随着刘恭的长大,也得知母亲张嫣去世的原因,对于吕后怀恨在心。吕后得知后,丝毫没有手软将其杀害,在公元前184年,立刘弘为帝,这便是后少帝。

虽然汉朝有皇帝,但实际大权仍然掌握在吕后手中,吕后废帝再立,也担心自己在朝中的位置不稳,便开始提拔自己吕氏家族的侄儿,同时打压功臣集团。


因为高祖皇帝与功臣有约定就是非功不侯,非刘不王,为了探一探功臣的口风,便找来左右丞相王陵和陈平,以及太尉周勃,王陵终究还是太刚强,表示不同意,而周勃和陈平则圆滑得多,于是她罢免了王陵,并且提拔吕氏家族的侄儿们。

刘邦吸取秦灭的教训采用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的一种制度,所以到了景帝时才会削藩,汉武帝更是实行推恩令,所以即便吕后想要提拔侄儿,但是大汉的江山已经分封的差不多了,即便刘邦最不得宠的儿子刘恒也被分封到边境做了代王。

所以吕后开始诛杀刘姓的子孙,这使得齐王刘肥的儿子刘襄极为不满。在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便开始讨伐吕姓之人。这时的功臣集团也开始他们的“伐吕大计”。

先前支持吕后的周勃和陈平纷纷站出来反对吕后的侄儿,先是夺了吕禄的兵权,曹参的儿子曹窑设计杀吕产,而后功臣集团又将目标瞄准到刘盈的几个儿子,担心他们会为祖母报仇,所以以相与阴谋的名义,也就是说刘盈根本没有儿子,而这些人都是吕后骗世人的。所以将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全杀光,包括后少帝,刘邦嫡孙这一辈也就被功臣杀光了,这时刘邦才去世15年。

同时功臣集团也担心过分强硬的刘姓子孙继位会削弱他们的权利,于是舍近求远,选择势单力薄的代王刘恒,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最看不上的刘恒却一手缔造了文景之治,而且在他手下谋事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结语

功高震主,这是历代开国皇帝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杀谁留谁?因为不可能每一个托孤大臣都如诸葛亮一般,两朝开济,鞠躬尽瘁。同时又不能够全杀,朱元璋本以为将功臣杀光,自己的嫡长孙朱允炆就可坐稳江山,却不知等到他的儿子朱棣反叛的时候,朝中出现无大臣可用的尴尬局面。相反刘邦还是功臣杀少了,虽然几位大功臣被诛杀,但是功臣集团依然还在,甚至15年之后可以诛杀刘姓子孙,操纵谁当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1
因为这位托孤大臣与刘邦有深海大仇。他非常的恨刘邦,因为刘邦曾经杀了他的家人。
第2个回答  2020-12-20
因为托孤大臣知道,如果不杀死他,大汉可能会灭亡在他的手中。所以说必须把皇位交给别人。
第3个回答  2020-12-20
因为刘邦在位的时候杀掉了很多忠臣,让很多人对刘邦怀恨在心。所以15年之后他们会杀死了刘邦的孙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