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清朝灭亡后的百万清军都去哪了吗?

如题所述

清朝灭亡之后,清朝的百万雄兵,要么被新政府收编,要么到各地逃窜,有的还跑到东北等偏远地区做起了土匪。

清朝的八旗子弟

清朝的主要作战部队主要分为八旗兵和绿营兵,这两个部队可以说见证了清朝军队的演变历史。最一开始,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家族为单位,以血缘宗亲为纽带,战斗力极其强悍。在清朝入关之前,八旗兵就已经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了。

清朝入关之后,又逐渐增加了汉八旗和蒙八旗两个编制,是清王朝的核心部队。除了八旗子弟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绿营兵,地位低于八旗。绿营兵是在清朝入关之后,将明朝军队收编,另行组建而成,也是清朝的核心常备兵。

一开始,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战斗力十分强悍,是清王朝的军队主要力量。但是随着清王朝经济实力的发展,八旗兵和绿营兵内部也逐渐变得腐败了起来。他们内部纪律松散,训练松弛,战斗力极其低下。

尤其是八旗子弟,因为每月都能领到价值不菲的铁杆庄稼,不少人都沉迷于鸦片之中。可以说,清朝末年时期八旗子弟的战斗力,和满清入关时期的战斗力,已经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1985年,曾经爆发过一场农民起义,清王朝便派出了八旗兵去镇压。没想到,本以为是王朝精锐的八旗兵,竟然打不过农民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反而因此丢失了大半部分的领土。从此之后,清政府也认识到了八旗子弟的战斗力下降,对于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最终,因为清王朝的腐败都以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对军队的改革

清政府战败之后,开始下放军权,裁撤已经无用的八旗绿营,试图组建一支新的王牌部队。曾国藩便在这些军队当中选拔人才,组建了大名鼎鼎的湘军,之后逐渐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力部队。

李鸿章也曾经组建新军,他在自己的家乡泸州招募了6000多人,改革训练方针,战斗力极其强横,被人称之为淮军。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本质上属于地方军队,但却是当时清政府战斗的主力。

国门大开之后,清政府曾经组建北洋水师,但是在甲午战争时期全军覆没。庚子之变之后,李鸿章一手组建的淮军也所剩无几,清政府号称百万雄军,真正打仗的时候,却无人可用。

此时的清政府还幻想能够力挽狂澜,他们组建新军,学习西方的军队制度,招募了25万人。然而因为满清官僚太过腐败,军队的招募和训练,全都交给了汉人将领。而清朝灭亡时,这25万新军直接倒戈了一小半。

清朝百万雄兵的去向

清朝末期,清政府能够调动的军队数量,粗略估计在百万左右,只可惜,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失去了公信力,甚至出现了军队不服从调遣的情况。清政府灭亡之后,八旗兵所剩无几,对方军队落入到了各地军阀手中,从此之后,形成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除了被其他军队收编的人之外,清政府的百万雄兵之中,还有很多漏网之鱼。有的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有的人聚集了一小波人,到偏远地区落草为寇,靠着劫掠路人维持生计。

清朝灭亡之后,还有一小支军队成了漏网之鱼,他们驻扎在香港一个叫做九龙城寨的地方。哪怕清政府灭亡,他们也没有因此而解散,而是在九龙城寨定居繁衍。

因为地处偏远,不管是英国,还是之后建立起的中华民国,都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到这个地方。因为长期无人管理,这里逐渐成为犯罪分子的聚集地,而曾经的那批清军,也慢慢变成了这里的居民。

一直到1987年,我国处理香港问题,决定拆除九龙城寨,才发现了清军存在的痕迹。虽然清朝已经灭亡多年,但是这里的很多人都在保留着清朝时期的传统。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和清朝时期别无二致,就连婚嫁风俗都是一夫多妾制。1992年之后,九龙城寨彻底被拆除,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支清军的痕迹也彻底消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5
清朝灭亡后的百万清军大部分都牺牲了,活下来的所剩无几,一部分落入到了各地军阀手中,一部分在驻扎地落户隐居起来。
第2个回答  2021-11-26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去当了兵,有的人回家种田了,政府分给他们了一块地。
第3个回答  2021-11-25
这些百万清军的下场是不一样的,有的士兵被收编到了其他的军队,但是有的士兵选择回到家乡。
第4个回答  2022-04-04
化军为民了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