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一生中看错过哪三个人,其中刚上任就被俘的是谁?

如题所述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不承认,当时的三大枭雄,即曹操、刘备、孙权,都非常有知人之明,尤其是刘备,他将魏延从一个小小的私兵,提拔到了汉中守将,保得汉中十余年无失;他仅交给霍峻几百人马,让其守葭萌关一年,节省了大量的兵力;曹魏代理校尉王平来降,他直接将其任命为裨将军、牙门将,为蜀汉增添了一员大将,等等。而不堪大用之人,他也能一眼辨出,例如被诸葛亮重用,结果丢了街亭的马谡,等等。可是,他却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一、看错廖立



廖立,字公渊,是武陵人氏,虽然他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在诸葛亮眼中,他是与庞统齐名的存在——曾经孙权问诸葛亮,荆州有哪些大才,诸葛亮回信道:“庞统、廖立,当赞兴世业者也。”意思是说,在他看来荆州有治国安邦之才的人,只有庞统和廖立。而在刘备入主益州之后,也非常欣赏廖立的才华,对其委以重任。《三国志》提到:“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



然而,让刘备没想到的是,一向有知人之明的他,竟然对廖立看走了眼。公元217年的时候,孙权与刘备因荆州归属问题发生冲突,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而吕布在出征之前,只是寄出了几封威胁信,结果廖立就弃城而逃,只身逃回了益州,使吕蒙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长沙。他回归蜀地之后,刘备倒也没有责罚他,而是让他担任了巴郡太守一职。



可是到了刘禅时期,他却觉得自己最起码也要成为诸葛亮的二把手,于是从刘备、关羽,到当时的蜀汉群臣,都被他喷了一遍,而听他发牢骚的人,却是诸葛亮的亲信蒋琬,于是他被告发,免官,流放,到死都未回到成都。也就是说,被刘备委以重任的廖立,在史料中并未留下任何功绩,反而是一个怯懦无能之人,而且是个作死小能手。

二、看错张裔



张裔,字君嗣,是成都人氏,而且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最初的时候,他非常受刘璋倚重,不但担任过鱼复长、帐下司马等职,还曾为刘璋统兵抵御张飞,只不过未能成功而已。之后他不仅替刘璋为使者,向刘备请降,还成为了刘备的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等职。后来益州郡太守正昂被杀,当地土著雍闿拥兵自立,私通孙权,刘备认为张裔可以顺利的平定这些事,结果他前脚到了益州郡,后脚就被雍闿绑架到了东吴,成为东吴的囚犯,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命邓芝重新修复吴蜀关系,他才回到蜀汉。



虽然张裔的确是一个大才,不但刘璋、刘备赏识,诸葛亮和孙权与都被曾被他的才华折服,但是刘备任命他为益州郡太守一事,还是有些打脸,是刘备少有看走眼的时候。

三、看错李严



李严,后改名为李平,字正方,是荆州南阳人,年少时曾在家乡担任郡职吏,才名远扬,后来荆州归蜀曹操,他远走益州,成为了刘璋的属下,又在入川之战的时候,投奔了刘备,多年来一直平叛有功,因此刘备临终之前,将他和诸葛亮一起选为了托孤大臣,让他“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意在制衡诸葛亮,维护蜀汉的稳定。



可刘备去世之后,他做了些什么事情呢?首先,他曾写信劝诸葛亮加九锡,怂恿诸葛亮走上权臣之路;其次他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先是因为运输粮草不利,让诸葛亮退兵,之后又在诸葛亮回军之后,试图推卸责任,向后主刘禅上书说明情况的时候,他又谎称这是诱敌深入之计。于是诸葛亮公布了与他往来的所有书信,并因此将废为庶民,把他流放到了梓潼郡。 也就是说,李严不但没有完成,替刘备制衡诸葛亮的任务,反而因为个人利益,不惜主破打破蜀汉的稳定。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知人之明不是读心术,就算刘备这样的枭雄,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1
刘备看错的三个人有廖立、张裔和李严
刚上任就被俘的是张裔,张裔在文学上很有天赋 ,当时益州发生叛乱后,刘备派张裔去平叛,但是张裔一进到益州就被叛乱者抓了起来 。
第2个回答  2021-04-11
周记,南歌,刘祥,他们三个都是刘备人生中错过的人,刘备后来也非常惋惜,南歌刚上任不久就被俘虏了。
第3个回答  2021-04-11
当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南郡的时候,糜芳竟然选择直接投降,连打都不想打就拱手想让了,这么愚蠢的做法直接让所有人的前期努力统统白费。

但凡糜芳稍微用点心,就会知道南郡其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周瑜为取这块地,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力量,不仅如此,张飞、关羽两枚大将纷纷出手协助,依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其攻克,如果糜芳能稍微再坚持一下,等到只有一江之隔的关羽前来救援,刘备痛失要地的悲剧根本不会发生。
第4个回答  2022-11-24
刘备一生错用的三人分别是糜芳、吕布以及庞统。众所周知,刘备是以仁孝治天下的。他之所以收留这三个人皆是由于意气用事,或者说是感情用事。刘备心慈手软,不忍心看着三人流落在外,因此想将这几个人收于麾下为自己所用,奈何他们要么是才能配不上所处的位置,要么是早早有了叛变的想法,不仅投靠了其他阵营,还让刘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