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的处级干部与公务员处级干部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国企(尤其是央企)体系和公务体系中的处级干部,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部分。首先不同意有些人关于“国企取消行政级别,没有处级干部了”的说法,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上级的文件要求传达到县、团、处级的,在国企尤其是央企里,与公务体系一样,都是要严格传达到处级干部层面的。国企和公务体系里的处级干部都是国家干部。但,两者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主要有“五个不同”。



【一】本质不同。

公务员是国家身份,不出现大问题,基本也算是终身制的。从范围上看,也是全国认可的。国企(央企)里的处级干部,在内部体系里是认可的,到了体系外,认不认可,还要看对方的态度。

国企选拔处级干部是参照公务体系干部选拔条例的,总体上与公务体系的程序和标准都是一样的。企业里还是走两条线的,思想工作类,一般走闭会期间的任命制和定期选举制;行政经营类,一般走聘任制、竞聘制、委任制、外派制或招聘制。公务体系的选拔程序比企业要严格多了,两者本质上还是不同的。

【二】权限不同。

企业里的处级干部,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比如,央企里二级单位的部门正副职,也是处级干部,但有的就像一个大干事,管理权限非常有限,即使在三级单位的正副职,看似很牛掰,但也只能在自己负责企业的一亩三分地

公务体系里的处级干部,即使部委里的处长,可能也掌握全国的政策和资源。如果在基层,处级就是地方长官,为一百多万民众负责,堪称“父母官”。企业的处级干部,权限局限在企业内部,而且局限于经营管理。

公务员处级干部的管理权限涵盖企业,但企业不能涵盖公务。公务体系处级干部的权限可以延伸到包括企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各个方面。比如,县长是处级干部,他能管辖一个县;市级企业的董事长也是处级,但只能管辖一个企业,在县长、局长、科长面前,也要敬人家三分,反过来,则不成立。


【三】流动不同。

在处级层面上,公务体系向企业流动比较常见,企业向公务体系流动相对比较少。比如,上级公务体系的人进步无望了,就让他们多挣点收入,可以安排到好的企业里任职,职级提高半格,收入翻几倍,也算是对他们有个良好的交代。

企业的处级干部进入公务体系,相对比较狭窄。企业处级干部到帮扶地区挂职,可以挂职副市长、副县长,但留下的不多。企业进入公务体系的,多数体现在央企、省属国企、市属国企的高管,比如,央企董事长交流到地方任省长的,省属国企董事长交流任职副市长的,也比较常见,但在处级层面上相对比较少。

【四】收入不同。

企业里的处级干部收入有高有低,差异化比较大,有的年薪几百万,有的年薪只是十万。公务员处级干部年薪一般都是比较规范的,全国水平也差不多,差异性不会向企业那样巨大。公务员处级干部的收入结构比较统一,但企业里的处级干部收入结构复杂,有年薪、绩效、期权、股权、分红,等等,收入弹性比较大。所以,公务体系向企业流动,主要为了增加收入,企业向公务体系流动,主要是为了升职。



【五】社会地位不同。

国企里的处级干部没有执法权、共同行政权、不能掌握共同资源,公务员处级干部有执法权、共同行政权力、掌握大量共同资源。这么说吧,公务人员可以关停企业,可以干预企业,出台一个政策就能让企业兴荣成败。所以,公务干部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企业干部,调动社会资源的能量远远大于企业干部,享受的政策红利远远高于企业干部。

企业干部可能就是收入高一点,其余的都不如公务员,有些企业干部的收入还不如公务干部呢,还有倒闭破产的企业呢,公务部门则没有如此担忧。公务体系的安稳性远高于企业,所以,在当地婚恋市场上,公务员都比企业人员吃香。

总之,公务员与企业人员,表面上都可以叫“处长”,在实质上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至于选择公务员还是国企干部好,完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管在哪个体系内工作,都应该努力工作,多为国企做贡献,多为民生谋福利,促进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22
负责的范围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在是国企里面工作,一个是在事业单位里面,工作都是在待遇上面,也是不一样的,国企处级干部拥有的待遇,还有薪资,要比公务员高,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也是有所不一样的。
第2个回答  2021-09-22
公务员处级干部所管的区域要更广一些。因为他们所涉及的点,不仅仅只是国企,他们还会涉及一些私有小型企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