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是什么意思解释

如题所述

“日薄西山”的原义是阳已经接近西边的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

1、成语出处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晋李密《陈情表》)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日薄西山”。

2、成语辨析

日薄西山—日薄崦嵫,“日薄崦嵫”指太阳迫近崦嵫山,比喻人已到暮年或事物已到尽头。“日薄西山”和“日薄崦嵫”,都是形容太阳即将落山或比喻人或事物将到尽头。但“日薄西山”较常用,而“日薄崦嵫”不太常用。

3、文献记载

唐代房玄龄等《晋书·赵至传》:“鸡鸣戒旦,则飘尔晨征;日薄西山,则马首靡托。”

宋朝朱熹《百丈山记》:“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明朝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君须听取:怕日薄西山,易生愁阻。”

日薄西山的成语故事和成语寓意

1、成语故事

三国末期,蜀国都城被曹魏大军攻陷后,后主刘禅率众臣投降。至此,蜀国灭亡。东吴虽还存在,但也摇摇欲坠了。此时,魏国的大权实际掌握在大将军司马炎手中,朝臣们无不对他唯命是从。

他见篡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在公元264年废除元帝曹奂,自己登上了宝座,改国号为晋。他就是晋武帝。

看了《陈情表》后,晋武帝被李密的孝心所打动,不仅不再强求他来洛阳,还命令蜀地的官吏在生活上予以照顾。直到祖母死后,李密才被迫出来做官,先后任太子洗马、温令、汉中太守等职。

2、成语寓意

李密不愿效力于敌国之君,陈述的理由并非只是借口,也是为了照顾陪伴祖母最后的日子。太阳每次都是带着光辉和希望从东边升起,这是自然现象;日出日落,这也是自然现象。所以即使太阳再猛烈,当到了黄昏的时候,它也会从西边落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好的事物,再美的风景也会有消失的那一刻,人就像这太阳一样,即使有多成功,有多耀眼也会衰老,也会消失。做人要像太阳一样,即使落下了还留有余温,即使消失了,温暖与希望仍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