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族名称的由来是得名于汉朝。汉朝以“汉”为国号,是因为其开国皇帝刘邦曾被封为汉王。在这片文明富强且人数众多的土地之上,这个光辉灿烂的大一统国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终于不可逆转地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 “汉”的本义是水名,指汉水。秦汉时期,漾水有两条:一是“漾水出陇西相道,东至武都为汉”(《说文·水部》漾条),这条漾水又名西汉水,流入嘉陵江,汇入长江;二是“蕃冢导漾东流为汉”(《尚书·禹贡》,蕃冢山在今陕西宁强县),这条漾水又名东汉水,时又称沔水,即今汉水,亦汇入长江。
3. 汉族以“汉”为族称,并不意味着汉族的文化中心在古汉国或汉水流域。尽管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都是构成汉文化的两支极重要的古文化,但汉族的文化中心很长时间里都是在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的平原。以此为主源流,汇合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各地方文化,在秦汉时代奠定基础,形成统一的汉文化。
4.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是数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体族群。占中国大陆人口92%,占新加坡人口74%,占马来西亚人口24.5%,占中国台湾人口98%。
5. 汉族之内因基因、语言、文化及社会多样性上可分出不少汉族民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在晋朝以前,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随后因永嘉之乱大举向南迁徙,南迁汉族则和与汉族基因及语言相异的中国南方原住民混居。
6. 数量上,汉族人口从夏民族算起开始约有200余万人,历经夏、商、周三代,到战国盛时已有2000万人左右。在汉族形成的两汉之时,汉族人口已达5000余万人,到唐代前期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之间,到北宋大观年间达10441万余人。
7. 元代以后,在中国统一的大趋势下,汉族人口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1.5亿。至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则达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6亿,到20世纪末已达10亿以上。
8. 在地域上,汉族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南发展到珠江流域抵台湾岛和海南岛,向东北发展到黑龙江流域,向西北发展到天山南北,向西南发展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