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流行的另一种病毒-腺病毒详解

如题所述

揭秘当前高发的腺病毒:临床特性与误诊风险


近期,儿科专家林文浩在“儿医侠侣”微信公众号上分享了令人关注的最新数据:住院和留观儿童中,腺病毒已成为首要病原体,其后是流感和支原体。反复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往往提示可能遭遇腺病毒感染。然而,由于基层的腺病毒检测不足,这种疾病的诊断往往面临困难,可能导致误诊和漏诊。


腺病毒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病毒,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呼吸道感染、眼部和消化道症状。重要的是,它的一些症状可能与细菌感染混淆,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明确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腺病毒肠炎可能会伴随血便,其中1%的病例会有血便,1.6%为粘液血便,半数患者伴有发热和呕吐,还有约1/5的病例会并发呼吸道感染。部分情况下,腺病毒可能与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共存,但与沙门菌的关系在文献中并未详细讨论。


腺病毒肠炎的诊断手段包括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与新冠和支原体相似。然而,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但腺病毒也可能导致这些指标升高,因此需要谨慎解读。研究显示,2006年,54%的腺病毒感染患儿白细胞偏高,59%的CRP值上升。2002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单纯腺病毒感染时,CRP的升高并不一定代表细菌感染,这为诊断增添了复杂性。


治疗上,腺病毒感染通常采取对症支持,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新生儿、免疫低下患者,可能需要西多福韦等抗病毒药物,但必须权衡其可能的肾毒性。西多福韦脂酯衍生物的研究表明可能降低肾毒性,但其在腺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具体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确认。国内在危重症和免疫缺陷患者中,西多福韦的使用较为常见。


丙种球蛋白(丙球)对于免疫缺陷的患者可能是有益的,但推荐用于重症肺炎,剂量为1g/kg,连续使用2天。激素仅在面对严重并发症,如中毒症状和脑炎时谨慎使用,且应短期施用。


腺病毒可能与细菌感染并发,但过度使用抗生素应谨慎对待。只有在定期检测并根据继发感染类型确定时,才应使用抗生素。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风险,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尚无明确数据。研究表明,住院患者中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较为常见,但具体数据在门诊患者中可能更难确定。


误诊是腺病毒的一大挑战。例如,流感和疱疹性咽峡炎可能被误诊为细菌感染,如奥司他韦的误用。腺病毒与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因为两者都可能被误认为“火性病毒”。误诊疱疹性咽峡炎时,无特效药,对症治疗是关键。支原体感染的误诊率较高,抗体检测需结合IgG判断。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甲流后出现发热,未经核酸检测就使用奥司他韦。血常规显示CRP和白细胞升高,虽然可能暗示细菌感染,但头孢丙烯与奥司他韦的组合处理可能存在争议。在诊断和治疗中,白细胞升高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包括腺病毒,而CRP高并不排除乙流。随着病情变化,抗生素的使用策略也需要调整,以减少副作用。


鉴于腺病毒临床表现多样且误诊常见,基层医疗设施有限,医生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随着假期的结束,病毒传播逐渐减少,我们期待春天的到来,那时病毒活跃度会降低,也为医生们的工作带来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