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

如题所述

1939年至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战争导致了5120余万人的死亡,其中包括平民和军人。最终,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彻底失败,战争以它们的投降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复杂的原因,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未解决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德、意、日三国为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终引发了全面战争。
战争的第一个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英、法对德国宣战,并组建了同盟国。由于波兰准备不足,德军迅速占领了波兰。随后,苏联也占领了波兰部分地区。德国利用战略间歇期,积极准备进攻西欧。
1940年4月,德国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在亲法西斯分子的协助下,德军在挪威的作战两个月后即控制了全境。德国还实施了“黄色计划”,向法国发起闪电战。德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的冬季总攻,使德国的“闪击战”计划失败。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挑起对美战争。12月8日,美、英等国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1942年7月,德军开始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等地。
战争的第二个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以德国背信弃义地入侵苏联开始。苏联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冬季总攻,打破了德国的“闪击战”计划。1942年11月,苏军开始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
战争的第三个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中,苏军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大片国土。在太平洋,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
战争的第四个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中,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对德宣战。
战争的第五个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中,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对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加入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它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国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