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如何培养 学生主动探究

如题所述

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的作用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亲历学习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人。所以首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其次要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学习方案自主地进行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活动。

当活动结束后,学生还应该自主地呈现学习成果,并进行交流评价与分享。语文综合性学习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因此,要积极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2、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注重语文知识习得与语文能力培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都具有实践性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语文教师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做、考察、实验、调查、访问、探究”等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来亲身体验语文和学习语文。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整合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例如:在《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中,笔者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来指导整个主题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活动策划,方案的拟定,以及在过程中学会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

而且使学生积累了许多的唐诗、宋词、元曲,了解了古代不同时代的文学特色,还学会了如何欣赏与朗诵,我们不得不说,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促进了语文知识习得和语文能力培养。

3、拓展延伸,唤醒学习智慧

课内外拓展,创新教学模式,唤醒综合性学习的智慧。语文就是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让综合性学习课多一点传统文化气息,使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综合性学习应有的甜味和魅力。

语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外在的文化因子,在新模式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

如,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从课文注释,引语中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从故事情节中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中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中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中挖掘文化底蕴。

此外,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当中,努力挖掘与课外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习渠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的人格。

如,在学习《伯牙绝弦》时,让学生来一次“知音”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之旅;引导学生从《高山流水》这首流传千古的中国古典名曲,到与之相关的古诗、名篇等。

扩展资料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

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较高的认识能力、阅读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智力品质,而这些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来进一步完成。

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可能所掌握的课文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直接经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熟练的基础上高度迁移,形成语文能力。

2、有助于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层学科,决不是简单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时,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培养,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在这方面具有其先天的优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堂好的语文,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具有开发性的,决不是仅限与语文课内。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已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课型。这一课型首先就要去教室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可见这一课型开始就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问题上,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从多个角度来介绍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
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和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观察,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作性表达来实现。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风格,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创意活动,如编写故事、设计广告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问题,并激发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结构及其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意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更多的成长与进步。
第2个回答  2023-11-28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呢?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教师要营造一个开放、互动、鼓励表达和思辨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安全和舒适。例如,可以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阅读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有意思但不完整的故事情节,让他们自己推测后续内容;在写作课上,可以给学生一个开放性命题,让他们自由发挥并表达个人观点。
学生主动探究还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任务或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例如,在阅读理解中,可以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和推理来获取信息;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提供相关素材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教师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探索方法。可以采用个案研究、小组讨论、展示交流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并从中获得进一步的启发与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为目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合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语文教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