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如何阐述生命中的求生意识给予人们活着的憧憬这个哲理的?

如题所述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而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却是那么的珍贵。感觉、经验、行为、思想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色彩, 只有当人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时, 这样的生命才值得尊敬。那么《活着》是如何阐述生命中的求生意识给予人们活着的憧憬这个哲理的?

一,亲人的感化给予人们活着的憧憬

青年时的福贵被金钱腐蚀, 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麻木的人, 是亲人的感化使他获得了道德的醒悟, 从而使他慢慢发生了改变———这就是福贵对生活的坚持。在战场上, 他结识了老全和春生, 本来也只是活着的躯体, 却因战争必须为生存而活下去。老全逃腻了, 不再逃了;怕死的娃娃兵春生在和老全、福贵相依为命之下, 为了抢大饼, 为了吃饱饭, 像孩子一样高兴得满脸通红, 抱着一堆胶鞋来煮米饭。那是在单纯地享受生命的基本保障, 接下来就是面对生存的悲哀或是希望。春生那时还是个孩子, 面对战争有胆怯, 但依然跟着老全活着, 老全说:“老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 每次我都对自己说:老子死也要活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 就是没伤着我。春生, 只要想着自己不死, 就死不了。”这是对春生寄予的希望。

二,坦然面对死亡给予人们活着的憧憬

死亡是生命有机体的终点, 任何一个生物从出生到衰老再到枯竭最终到死亡, 都是大自然的循环过程, 谁也脱离不了自然界生老病死的规律。朱维诺称:“死亡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恩惠之一, 它同生命一样都是自然的产物。”小说中的死亡有偶然也有必然, 每一个人物的消涨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权利, 即便这种权利是被动的, 福贵的一生, 死亡或为无法摆脱的阴影, 也是余华有效消除受难者的一个支点。他坦然面对一切, 死亡在这里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别离, 这种别离似乎成为习惯, 而这种习惯逐渐成为自然, 他在不知不觉中坦然面对死亡的痛苦, 继续活着, 虽然福贵的人生充满了死亡, 但他却能把死亡变成一种希望, 这是福贵想要教给读者的超然。生活就是人生的天地, 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 他就是人们的双手, 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 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 不管肩上承载着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6
书中有句话特别难忘:“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活着,是死的形容词,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便迈向死亡,这是谁都不能够改变的事实,唯一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活着的方式。我觉得活着的意义应该根据个人环境和时代背景去定义。有些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赚钱,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生儿育女,有的活着人是为了光宗耀祖,还有的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生命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我觉得我们无权去讨论别人活着的意义,只要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是有意义的,那这就是一种“活着”。

生活本身就没有意义,是人们赋予了它意义。透过富贵的一生,我们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百态。活着就是能够看淡所有的渐行渐远,面对不幸可以足够忍耐,对待责任能够勇于承担,坚守和珍惜与自己珍爱之人,对生命保持足够尊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应该为了真正的“活着”而去好好地活着。
第2个回答  2022-08-23
生命中的求生意识是可贵的,在福贵失去了所有之后,仍然选择活着,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第3个回答  2022-08-23
青年时的福贵被金钱腐蚀, 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麻木的人, 是亲人的感化使他获得了道德的醒悟 。所以说亲人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所以一定要多多包容我们身边的人。
第4个回答  2022-08-23
通过主角福贵的人生变化,从起到落中间,都有一个东西在促进他前进。这就是他憧憬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