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难之役,朱棣历史上到底是怎么反败为胜的呢 ?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2

明朝靖难之役,朱棣历史上到底是怎么反败为胜的?

燕王朱棣之所以能最终成功,主要是由于朱元璋在位时期,诛杀了许多功臣,加之朱允炆内部能打硬仗者寥寥无几,所以朱元璋凭借自己的智慧与靠前指挥,一举夺得自家江山。

一、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本质,是明朝廷内部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也是燕王朱棣自导自演的易改江山的一出大戏。朱棣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召集藩王的力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驱赶建文帝下台,让自己早登大宝、黄袍加身。

在大明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在传位的时候,由于嫡长子朱标早逝,朱元璋就把位子隔空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这里说的隔空,是指朱元璋跳过四皇子朱棣,而直接将位子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了。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朱棣的神经,也是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上台以后,明里暗里知道燕王对自己的威胁和对自己江山的觊觎,所以朱允炆先下手为强,强力实行削藩政策。他借口将燕王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意欲除掉朱棣。朱棣得知消息后,非常恼火,于是在建文元年(1399年)他挥师南下,剑指帝都应天(今南京)。这场战争前后历时4年,史称靖难之役,也叫靖难之变。

二、朱棣为什么能夺得江山

回归题主问题,在这场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是怎么能够获胜的呢。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论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各诸侯藩王想要举事起兵反叛朝廷,很多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相对于藩王来说,皇室的武力从规模和数量、包括战斗力上,都是比较占优势的,也就是说,那些藩王的兵力根本不堪一击。但靖难之役是个例外,燕王朱棣可以说轻而易举的夺得了自家江山。

首先,从太祖朱元璋说起。回溯历史,太祖朱元璋开国功臣有34位之多,但到临了被他诛杀的功臣就有30位,这几乎是杀光的节奏。所以爷爷辈留给孙子朱允炆能打仗的已经寥寥无几,所以从指挥将领来说,并不占优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