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是什么

如题所述

谦虚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不鲁莽或不一意孤行。当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惯 。
与人交谈,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与低于自己身份的人说话,姿态可以适当放低一些。偶尔说一说“我不明白”、“我不太清楚”、“我没有理解你的意思”、“请再说一遍”之类的语言,会使对方觉得你富有人情味,没有架子。相反,趾高气扬,高谈阔论,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容易挫伤别人的自尊心,引起反感,以致他筑起防范的城墙,从而导致自己的被动。

谦虚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为它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成功的法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谦虚也并非想做就能做到。有的人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夸奖,内心里着实想谦虚一番,却寻找不到适当的表达方法。他们要么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要么说一些“归功于集体,归功于大家”的套话听起来让人觉得虚假。

那么,在社交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谦虚,才能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

(1)转移对象。如果表扬或赞美使你感到在众人面前窘迫的话,你不妨想办法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自己巧妙地“脱身”,把表扬或赞美的对象“嫁接”到别人的身上,但要有所依据,不然也会显得空和假。

(2)妙设喻体。直言谦虚,固然可取,但弄不好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特别是两个人之间,如果仅仅说“你比我强多了”这类话,容易有嘲讽之嫌。遇到这种情形,你不妨用一个比喻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谦虚。

(3)自轻成绩。任何称赞和夸奖,都不可能毫无缘由,或者因为某件事,或者因为某方面的成绩。这时你不妨像绘画一样,轻描淡写地勾勒一笔,却在淡泊之中见神奇。

(4)相对肯定。面对别人的称赞,如果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不但起不到谦虚的作用,反倒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正如俗话所说:“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谦虚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5)征求批评。面对人们的赞美,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批评,这是表现你谦虚精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适当适度,不然虚心也就变成了虚假。

我们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交际对象,去不断创造自我,虚心学只要虚心而诚挚,努力追求谦虚的品格,在谈话时保持平和坦诚的态度,尊重对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说话的分量也会相应增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谦虚,意思是指人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不鲁莽或不一意孤行。谦虚,还指当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惯。
第2个回答  2020-10-28
什么是谦虚

钮钴禄的后裔

古人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看来,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当我们背负起在外的盛名,穿着华丽的外衣,头顶着各种的头衔,扮演着别样的角色的时候,凡此种种,我们总是容易“错位”,进而忘记我是谁,我在干什么。这种“错位”,就是“非我”,不是真实的我。

其实,剖析内心,剥下最后的遮羞布,人每天的行为绝大多数都在“装”,在扮演,在做作,从而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写到,李尔王在最后一无所有的时候,他才真正的感慨到:我现在真正是一个“人”了!

当然,人不能不生活在社会里,不能不通过充当不同的角色,来完成不同阶段的人生使命。

如何不装,不迷失自己?儒家讲谦和,佛家讲圆通,都是在告诉我们,身在高位,放低身段,放下嗔痴,放下贪欲,谦谦而得益,满满而招损。厚德,方能载物,才不会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写到这里,我倒是想起李商隐描写雪的一句诗,“轻于柳絮重于霜”,我认为这是描写雪的最好的一句诗,因为他写出了雪的性格,写出了不做作,不夸张,不矫情的雪本身的性格。这种性格,就是人应该具有的谦虚和圆通。

人,应该像雪一样,像雪一般高洁而不污秽;像雪一样轻灵而是浮躁,在大自然中经历寒冷的萃取,在人生沉浮中品尝苦辣酸甜。最终,砥砺出温润与谦和,圆通与大度。

苏东坡告诉我们: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是啊,人世间,当所有繁华落尽之后,人生最有味道是“清欢”,是清淡,是谦虚内敛的魅力,是不用言说吐露的力量。
第3个回答  2020-10-28
意思是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不鲁莽或不一意孤行。还指当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
第4个回答  2020-10-28
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不鲁莽或不一意孤行。还指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釆取行动之前,能主动向别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