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春节,你还记得多少?与现在的春节有什么不一样?

如题所述

对于儿时春节的记忆,我记得的很多,印象深刻的趣事也非常多,相比于以前的春节,现在的春节,带给我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拜年的方式,年味逐渐变淡,大年三十晚上接连不断的炮竹声,以及充斥着鼻腔的炮竹味道。小时候,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聚在电视机前,吃着瓜子和糖,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每当到十二点时,伴随着电视里主持人的倒计时声,窗外开始响起鞭炮声,一直持续到12点半。

一、关于春节的回忆。

小时候,对于春节是充满期待的。因为,快要过年的时候,家里人总是忙前忙后,准备着年夜饭要吃的美食,炸丸子、炸莲尖、炸酥肉,香气飘散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大家欢聚一样,围坐在桌前,一起和面包饺子,还会包上几个硬币在饺子里,充满了趣味。


二、与现在的春节不同,小时候的春节年味很足。

在春节时,最期待的就是初一早上了。一大早起床后,换上提前买的新衣服,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美滋滋的跟随着父母,来到奶奶爷爷家拜年,说上几句吉祥话,爷爷奶奶就会递给我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接着,和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吃饱后,就可以拿着父母发的几十块钱,跟随者小伙伴一起去街上玩。

三、内心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不再是那个追着父母要压岁钱的孩子了。现在的压岁钱,父母不会再以帮我保存的借口拿走,我可以自由支配。可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到那些一起放炮竹的小伙伴了,走上街道,也再也听不到连续不断的炮竹声,安静的初一早晨,让我有种恍惚的感觉。

不论如何,春节都是一家团聚的重要日子,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一家子欢乐的氛围,是无法改变的。一家人健康快乐的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就是我最期待的春节欢乐的景象。

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06

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我们的回忆增多,好像多了很多对儿时的缅怀心情,长大好像不是我们儿时想象中的样子。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过年都会想起过去的记忆,今天我想说说儿时的春节。

小时候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回放假在家,父母也会回家团圆,我也在盼着长大,觉得一年一岁的长大太慢了。

腊月十五六左右就放假了,基本上放假的前几天都会跟朋友出去疯玩几天,小时候不太会赖床,一天天都不怎么着家,总想在外面疯玩,跟现在不太一样。

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祭灶王,这一天家里会买一些糖瓜,我们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我们在这一天能有上供剩下的糖瓜吃,那时候觉得糖瓜真的好棒。现在好像有些不太喜欢糖瓜了,觉得它又硬又甜。

小年之后,外出打工的人陆陆续续的回家,家家都有一种喜气洋洋、忙忙碌碌、快要过年的感觉。我父母基本都在二十五回家,回家会带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之后就会带我去买新衣服,那时候试个衣服都要好开心的。现在我成了那个一年到头不回家、被人盼着回家的人了,衣服在平日的生活也会买,也就没有了买新衣服的激动感。

大年三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年夜饭,饭前我会随着奶奶一起去烧香、上供,小时候的我觉得很好玩,小时候觉得年夜饭很丰盛,可以吃到很多吃不到的东西。现在年夜饭也是不可少的,但是没有了跟着去烧香的欲望,没有了那么多的好奇心。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是想吃什么吃什么了。

初二到初四,走亲访友,小时候觉得很棒,可以吃很多好吃的,还可以去玩。现在觉得走亲访友有很多尴尬的对话,尤其他们会问我工作、工资,还有催婚。

第2个回答  2022-02-0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的工夫,又到了过年的时候了。

过年,就是指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百姓心中最为舒心惬意的日子。

在我们北方民间,流传着一首过年的童谣,开头一句便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指的就是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古代,这一天称为“腊日”,古时候人们过年,其实从这一天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延续到来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前前后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都属于过年。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甚至有时候就感觉,过年就像过了一个大礼拜,跟平常的节假日没有什么区别了。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从一生下来,就从来没有体会过年味。

作为一个七零后,趁此过年之际,分享一下儿时的回忆,和大家共同感受一下当年那浓浓的年味。

末学出生在七十年代末,所有的儿时记忆,都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

我们那时候在村里就可以上学,但没有幼儿园,只有半年级,半年级有一年的学期,毕业后就可以升入一年级了。我们村的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五六年级和初中,就要去乡里学校上了。

那时候的农村,物质条件很差,大家都很穷,贫富差距不大,即使是比较富裕的人家,也不会富到哪里去。

我们那时候上学,非常简单,没有什么压力,是现在孩子所难以想象的,今天主要聊过年,所以就暂且不提这个话题了。放寒假后,留的就是一本名叫“寒假作业”的练习册,几天就可以写完,剩下的时间,就是一个字——玩。

上面说到,过了腊月初八,就已经开始过年了。在农村,过年是一个最为重要、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没有之一。

作为小孩儿,我们对过年充满了向往,日夜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到很多平常吃不到的东西,还有很多过年的活动演出,还能燃放烟花爆竹,更重要的是,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而大人们,一进腊月,就开始进行过年的准备了。父亲到处去赶集,去购置年货,母亲就买些布料,给我们做过年穿的新衣服,这些衣服,只有到了大年三十这天,我们才会穿上,舍不得提前传,唯恐穿脏了,没法过年。

然后母亲还要准备各种过年的干粮,包括馒头、糖包、包子、团子、枣花、花卷等等,都要赶在年前蒸出来,放在大翁里保存起来,因为过年期间就不可有蒸馒头了。

我是很喜欢和父亲去赶集的。那时候农村没有商场超市,买卖东西,都是去赶集、赶庙会,所以那时候的集市非常兴旺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第3个回答  2022-02-03
还记得一些,我小时候会在过年的时候放烟花,而且在正月的时候去长辈家拜年。与现在春节有很大不同,现在的春节年味淡了很多,而且没有小时候那种仪式感,基本上很少走亲戚了。
第4个回答  2022-02-03
小时候春节可以放鞭炮,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嗑着瓜子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会一直持续到凌晨12左右等这些事情;现在的春节没有小时候的春节年味重,年味开始逐渐减淡,家人聚在一起越来越少了,在一起看春晚的机会越来越少,一起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现在也不能放鞭炮了和小时候的春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