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比刘备年纪大吗?

如题所述

关羽比刘备早出生一年。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关羽生于公元160年。

历史上,刘备卒于章武三年,活了六十三岁。反推一下就会知道刘备出生玗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关羽走麦城被杀那年是汉献帝建武二十四年(219)。

《三国志》中记载关羽卒于公元219年,但他的出发却没有记载在册,所以后人对他的出生也有各种说法。

在明朝的《祀田碑记》和清朝乾隆年间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公元160年六月二十二日,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和民间举办的关帝诞辰纪念都在同年六月二十四日。所以关羽生于公元160年,享年59岁。


扩展资料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关羽比刘备早出生一年。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关羽生于公元160年,

历史上,刘备卒于章武三年,活了六十三岁。反推一下就会知道刘备出生玗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关羽走麦城被杀那年是汉献帝建武二十四年(219)。

关羽生于哪一年,三国志中没有相关资料记载,但后人为关羽作年谱,却将其生年定于汉桓帝延熹三年,死的那年正好是六十岁。所以如此,应该是有相关记载的支持。按此推断,关羽年龄要比刘备大一岁了。

扩展资料:

关羽年纪比刘备大却被称作关二爷的原因

有一出专门写关羽为什么被称为关二爷的元代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说的是张飞与关羽在涿州结识后,钦佩关羽的志节慷慨,武艺过人,决心要拜关羽为兄长。

道白云:“此乃真壮士也,来来来,不问年纪大小,我拜德不拜寿,你为兄我为弟。哥哥请坐,受您兄弟张飞八拜者。”关羽推辞不过,只好认了张飞做小弟。

或者,张飞年龄要比关羽还要大一些也未可知。认了关羽作大哥,张飞拉了关羽到酒店庆祝,又遇到了“耳垂过肩,手垂过膝”的大鼻子刘备。

等刘备亮出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的金字招牌后,关羽立即惊为天人,也不管张飞同意与否,关羽立即拉了他向刘备纳头便拜。刘备惺惺作态,关羽的答复与张飞如出一辙“拜德不拜寿”!

真正的原因说出来毫无稀奇之处,刘备的大哥公孙瓒调到涿县当县令了,刘备在涿县地方属于黑白通吃、手眼通天的人物。关羽本来是山西人,因为在家乡犯了事,跑路到涿县是想着官府追的紧了,逃出国门的。

如今有机会与刘备结为兄弟,有公孙瓒、刘备罩着他,自然就不会担心官府的缉拿了。至于刘备是不是年龄比他小,关羽是不会往心里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羽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关羽年龄比刘备大一岁,为什么却甘愿认刘备作大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4
  有人首先对关羽的生年作了考证,认为如果真有桃园结义的话,关羽应为大哥,刘备第二。史料记载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生年不详。元代有一位学者叫胡琦,曾对关羽的生年做过考证,认为关羽大概生于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应比刘备还大两岁。

  清朝康熙年间,有人在关羽的故乡解州(山西运城市)掘井时,掘到了关羽祖墓的墓碑,镌刻有关羽的家世。当时有个叫朱旦的官员据此写了一篇《关侯祖墓碑记》,在文中说关羽生于汉延熹三年(公元160)。按照这两种说法,关羽应比刘备大。与《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有不吻合之处。

  另有《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在刘备乡里聚合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刘备后为平原相,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在人多集会的场合)侍立终日。”“恩若兄弟”形容的是三人关系密切,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兄弟,关羽、张飞对刘备大多时间还是“稠人广坐,侍立终日”的君臣关系。

  《张飞传》也记载:“少与关羽共事先主(刘备),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共事先主”说的自然是共同为刘备的部下,事奉刘备;“飞兄事之”倒可以看作张飞把关羽当做兄长来事奉。把比自己年长的人当做哥哥来看待,称呼某人为“哥哥”并不是一定得是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称呼,一般我们会把某些年长自己的人尊称为“哥哥”,古今皆是。

  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后关羽被东吴人杀害,魏文帝曹丕诏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全始全终了。”(《三国志·刘晔传》)

  由此可见,“桃园结义”并无太多的历史依据,不可全信。民间之所有有了桃园结义的传说,可能是根据史料中三人“恩若兄弟”这一点,又吸收农民起义的事迹,加以想象和发挥出来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24
比刘备大哦
第4个回答  2011-02-23
《三国演义》里的东东好多是假的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