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日本人吉备真备的有关资料呀,5000字以上的,

如题所述

  简介

  [1]吉备真备,生于持统天皇9年(695年),卒于宝龟6年10月2日(775年11月3日),日本奈良时代的学者、政治家(公卿)。正二位勋二等右大臣,出生于备中国下道郡(后来的冈山县吉备郡真备町、现在的仓敷市真备町)。父亲是右卫士少尉下道国胜,母亲是杨贵氏(存疑)。下道氏是吉备地区有力的地方豪族吉备氏一族。其时正值日本奈良时代(710-784)。
  人物生平
  奈良时代赴唐留学生,著名学者,原姓下道朝臣。传说中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创立片假名,这个说法亦为早期台湾历史教科书和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采。世居吉备国,父下道朝臣国胜任有卫士少尉职。少年时曾入大学寮学习。灵龟2年(716年),下道真备22岁时被选为遣唐留学生(遣唐使),第二年的养老元年(717年),与阿倍仲麻吕、大和长冈及学问僧玄昉等随多治比县守为首的第九次遣唐使团入唐学习。在长安鸿胪寺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在唐留学近19年,研究唐代的天文、历法、音乐、法律、兵法、建筑等知识,均有较深造诣。回日本的路上虽然漂流到了种子岛,但仍在天平7年(735年),携带了众多的典籍回到日本。回到日本后,向天皇献上了书籍(《唐礼》130卷)、天文历书(《大衍历经》1卷、《大衍历立成》12卷)、日时计(测影铁尺)、乐器(铜律管、铁如方响、写律管声12条)、音乐书(《乐书要录》10卷)、弓(弦缠漆角弓、马上饮水漆角弓、露面漆四节角弓各1张)、矢(射甲箭20只、平射箭10只)等、并带回了《东观汉记》。带回的《唐礼》对日本朝廷礼仪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太衍历经》《太衍厉立成》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使唐代历法得以在日本推广和使用。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早已失传的《乐书要录》现仍在日本保存,成为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资料。735年(天平七年),回国后,被任命为大学助,指导400多名学生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后又任东宫学士、春宫大夫等职,曾为阿倍内亲王(后来的孝谦天皇)讲授《礼记》《汉书》等中国典籍。 下道真备回到日本后受到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的宠幸,天平9年位列从五位。第二年的天平10年,橘诸兄出任右大臣,开始掌权后,下道真备与同时回到日本的僧玄昉一起受到重用,下道真备开始兼任右卫士督之职。天平12年(740年),欲除掉下道真备和玄昉的藤原广嗣在大宰府掀起叛乱。第二年的天平13年,下道真备作为东宫学士向皇太子阿倍内亲王(后来的孝谦天皇、称德天皇)传授《汉书》和《礼记》。之后在天平15年升为从四位下、春宫大夫兼皇太子学士。天平18年,下道真备受赐吉备朝臣之姓。天平19年,传任右京大夫。天平胜宝元年(749年)升为从四位上。孝谦天皇即位后的天平胜宝2年,藤原仲麻吕开始专权,吉备真备被贬为筑前守、肥前守。752年以副使身份随藤原清河大使第二次赴唐。使团抵长安后,唐玄宗曾接见,并赠吉备真备银青光禄大夫称号,离唐时玄宗赠诗相送。使团于753年10月至扬州拜访著名高僧鉴真,对其日后东渡有所影响。天平胜宝3年,被选为遣唐副使于天平胜宝4年再次朝拜大唐,与阿倍仲麻吕再会。天平胜宝5年回国。这次途中漂流到了屋久岛,和大唐鉴真大师一起平安的回到了日本。 天平胜宝6年(754年),吉备真备升为大宰少贰。天平胜宝8年,为了防卫新罗,在筑前修筑了怡土城。天平宝字2年(758年),吉备真备奉命在大宰府防备大唐的安禄山之乱。天平宝字3年,升为大宰大贰(大宰府的次官)。之后,修正历学,用大衍历取代了仪凤历。天平宝字8年(764年),出任东大寺的营造长官,于70岁时回到平城京(奈京)。藤原惠美押胜(藤原仲麻吕)掀起叛乱之际,升为从三位,作为中卫大将指挥讨伐军,以镇压叛乱之功(藤原仲麻吕之乱),于天平神护元年(765年)被授予勋二等。天平神护2年,称德天皇(孝谦天皇重祚)任命弓削道镜为法王时,吉备真备就任中纳言,大纳言藤原真楯(藤原北家)去世后又就任大纳言。之后又升为右大臣,与左大臣藤原永手(藤原北家)一起执掌朝政。地方豪族出身而被破格提拔,出人头地,以学者的身份位至大臣的,在日本近代以前,只有吉备真备和菅原道真两人而已。任右大臣期间,参照《唐律》等中国法律删定了《养老律令》。他还以《颜氏家训》为蓝本,写成《私教类聚》一书,以训诫子孙励精图治,为历代日本思想家、教育家所称道。 宝龟元年(770年),称德天皇去世之际,吉备真备通过妹妹吉备由利(藤原仲麻吕之乱后,与兄长吉备真备一起受到称德天皇信赖,作为亲信担任典藏之职,升为从三位。770年,称德天皇卧病在床之后,到8月去世之前,只有吉备真备一人得到允许出入称德天皇寝宫,向群臣传达天皇的旨意。此间,奉称德天皇之意委任藤原永手和吉备真备以军事大权)得知称德天皇的意思,藤原永手等人得以实现拥立白壁王(后来的光仁天皇)为太子的意愿。 《水镜》等后世的史书和小说,提到吉备真备欲拥立文室净三(天武天皇系的庶流)及其弟文室大市为称德天皇的继承人,失败后,叹息:“长生之弊,逢此失败之耻”。但是,关于这次即位并没有被记载入《续日本纪》,当时藤原百川(藤原式家)在暗中活跃使白壁王被最终立为太子,也很可能是后世的误传或者编造出来的。(河内祥辅、泷浪贞子等人的历史观点)。光仁天皇即位后,吉备真备以年老为理由提出辞职的申请,光仁天皇只准许其辞退兼职的中卫大将之职,仍然慰留其右大臣之位。宝龟2年,吉备真备再请辞,得到许可。之后的生活就什么也没有被记载入史册了,宝龟6年吉备真备去世。 奈良市内的奈良教育大学之中据说有吉备真备之墓。吉备真备的著作有《私教类聚》、《道弱和上纂》、《删定律令》等。在大唐时,吉备真备向草圣张旭学习过书法,回到日本后,弘扬了大晋、大唐的书法之道。
  编辑本段年谱
  日期是旧历。 * 持统天皇9年(695年),出生于备中国下道郡也多乡(八田村)土师谷天原(现在的冈山县仓敷市真备町箭田)。 * 灵龟2年(716年)8月20日,被选为遣唐留学生(遣唐使的随从),第二年3月从难波出发。 * 天平7年(735年)3月,回到日本。时任从八位下。同年升为正六位下,并被任命为大学助。 * 天平8年(736年)正月21日,升为从五位下。日期不详,出任中宫亮。 * 天平9年(737年)2月14日,升为从五位下。同年(738年)12月27日,升为从五位上。日期不详,兼任右卫士督。 * 天平12年(740年)11月21日,升为正五位下。 * 天平13年(741年)7月3日,出任东宫学士。 * 天平15年(743年)5月5日,升为从四位下。6月30日,转任春宫大夫,东宫学士如旧。 * 天平18年(746年)10月19日,被赐吉备氏的朝臣之姓,之后被称为吉备真备。 * 天平19年(747年)3月,御任春宫大夫、东宫学士。11月4日,出任右京大夫。 * 天平胜宝元年(749年)7月2日,升为从四位上。 * 天平胜宝2年(750年)正月10日,贬职为筑前守。之后又贬职为肥前守。 * 天平胜宝3年(751年)11月7日,补任遣唐副使。 * 天平胜宝4年(752年)闰3月3日,遣唐使出发。 * 天平胜宝6年(754年)3月,遣唐使回到日本。4月5日,转任大宰大贰。4月7日,升为正四位下,大宰大贰如旧。 * 天平宝字5年(761年)11月17日,兼任西海道节度使。 * 天平宝字8年(764年)正月21日,被任命为东大寺的营造长官。9月11日,升为从三位、叙勋二等、补任参议、兼任中卫大将。 * 天平神护2年(766年)正月8日,转任中纳言。3月12日,转任大纳言。10月20日,升为从二位、转任右大臣,中卫大将如旧,兼任备中国下道郡大领。 * 神护景云3年(769年)2月,升为正二位,右大臣、中卫大将如旧。 * 神护景云4年(770年)10月8日,辞中卫大将。 * 宝龟2年(771年)3月,辞右大臣。 * 宝龟6年(775年)10月2日,去世。
  编辑本段与吉备真备有关的传说
  吉备真备长期在大唐留学,据说唐玄宗看重他的才能,不想让他回国。吉备真备把一个名叫袁晋卿(日后改为日本式名字净村宿祢,著名的渡来人),擅长音韵学的少年带回到日本。据藤原长亲所述,这位净村宿祢,将日本汉字的读音由吴音(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之前,就传到日本的汉字读音,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南朝江南一带的语言)改为汉音(译者注: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日本的汉字读音,也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隋唐长安一带的语言),并创造了片假名。(有种种关于吉备真备创造了片假名的传说,但也仅仅是传说。片假名的真实的起源是9世纪初奈良古宗派的学僧对万叶假名的简化) 另外,回日本时,还有神兽九尾之狐同船而归。 吉备真备带回了由张良传下来的《六韬》、《三略》等兵法书,被尊为日本的兵法之祖。 吉备真备还带回了阴阳道的圣典《金乌玉兔集》,传给了常陆国筑波山麓的阿倍仲麻吕的子孙。金乌代表日(太阳)、玉兔代表月,合起来就表示“阴阳”。传说中,中国有个名叫伯道上人的仙人,拜在文殊菩萨门下后开悟。由文殊菩萨传下的秘传书《文殊结集佛历经》被吉备真备从中国带回日本,《文殊结集佛历经》即《金乌玉兔集》。
  编辑本段经历
  养老元年(717)被朝廷选为第9次遣唐使团随行留学生,与阿部仲麻吕等一道,自难波港(今大阪市一带)乘船出航,几经艰险来到唐朝京都长安。自是,吉备真备在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唐朝留学长达18年,其间他在长安国子监勤奋钻研了三史、五经、名刑、算术、汉音、书法等多门学问,并将政治、法律、军事、数学、天文、历法、音乐等方面的大量书籍和文物带回日本,其中明确记载的有《唐礼》130卷,《大衍历经》1卷,《太衍立成》12卷,《乐书要录》10卷等。 天宝十二年(752),通晓经史、熟悉唐朝国情的吉备真备受皇廷之命,作为第十一次遣唐使副使,再度漂洋渡海,来到长安吸取盛唐文化,翌年偕阿部仲麻吕、鉴真和尚归国,不巧途中恰遇飓风恶浪,阿部仲麻吕被迫漂流返回中国,而吉备真备与弘扬华夏文化的伟大使者鉴真和尚,历尽颠簸,终于抵达日本。 晚年,吉备真备毅然辞官还乡,时常踞凸立小田川清流畔的巨岩上,弹琴低吟,遥想追怀伴随他前后度过19个春秋的文化名城长安,于山野的恬静中度过了余生。这方饱涵历史灵性的巨岩至今犹在,被称作“弹琴岩”。
  编辑本段对日本社会的贡献
  文化
  经过646年(大化二年)“大化改新”后,日本以儒教为政治的指导原理,设立了大学寮,以经史为教科书,培养官吏。吉备真备被任命为大学寮教授,前后在这里向400余名学生讲授了谓之“六道”的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籀篆等。特别是他以“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为教学内容,诱导了尔后日本在学制领域的重大改革,他从唐携归的《唐礼》,大大有助于政府礼典的修订;他又依据唐之《大衍历经》,于天平宝字七年废除日本原始的“仪凤历”,改用太衍历。“三史”的研究,并非仅仅局限于中国史书的训诂,进而取之所长,应用于日本国史的撰修。
  其他
  中国的围棋由吉备真备首次带至东瀛,从而开拓出日本围棋文化的源流。他还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发明了日本文字中的字母“片假名”被尊崇为“国语之父”。
  编辑本段纪念吉备真备
  1986年,为了纪念吉备真备将唐代文化传入日本1250年,为了中日人民永远友好,日本国冈山县县民和西安市人民协力在西安唐国子监遗址上共建了“吉备真备纪念碑”。1988年,在吉备真备的故乡冈山县真备町,建造了充溢着浓郁唐代情调的“真备公园”和“吉备真备公园”。漫步园内,月亮圆门,小桥流水,六角古亭,格局别致;青松苍翠,杨柳依依,垂槐虬曲,风韵独存。尤其是突出吉备真备入唐求学景况的大型石刻屏风和目前日本之最的石造两米见方围棋盘,将盛唐的风雅氛围一举推向高潮。园中心高耸着由著名日中友好人士、周总理生前好友冈崎嘉平太老先生挥毫题就的“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镶嵌着吉备真备身着唐装手按佩剑的逼真形像。真备公园门口,是独具特色的唐代建筑格调大型吉备真备纪念馆,馆内收藏着各种珍贵文物和描绘他入唐盛况的及其拜谒唐玄宗的巨幅画卷。附有日本第50代天皇桓武天皇(737--806)御笔题词:“故右大臣,往学盈归,播风弘道,遂登端揆。” 为缅怀吉备真备,当地町民至今仍珍视着每年两次隆重的传统节日,一个是仲秋明月之夜,举行“弹琴祭”,在小田川畔弹琴岩上鼓琴吹箫,深情歌吟;一个是盛夏之际举行的“遣唐使行列祭”,人们身着唐朝服装,扮作遣唐使节,排成丽逶长队行进,十分雄壮威武。
  奈良时代赴唐留学生,著名学者,原姓下道朝臣。传说中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创立片假名,这个说法亦为早期台湾历史教科书和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采。世居吉备国,父下道朝臣国胜任有卫士少尉职。少年时曾入大学寮学习。717年(灵龟二年),与阿倍仲麻吕、大和长冈及学问僧玄昉等随多治比县守为首的第九次遣唐使团入唐学习。在长安鸿胪寺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在唐留学近19年,研究唐代的天文、历法、音乐、法律、兵法、建筑等知识,均有较深造诣。回国时,带回大量中国书籍和器物。带回的《唐礼》对日本朝廷礼仪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太衍历经》《太衍厉立成》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使唐代历法得以在日本推广和使用。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早已失传的《乐书要录》现仍在日本保存,成为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资料。735年(天平七年),回国后,被任命为大学助,指导400多名学生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后又任东宫学士、春宫大夫等职,曾为阿倍内亲王(后来的孝谦天皇)讲授《礼记》《汉书》等中国典籍。752年以副使身份随藤原清河大使第二次赴唐。使团抵长安后,唐玄宗曾接见,并赠吉备真备银青光禄大夫称号,离唐时玄宗赠诗相送。使团于753年10月至扬州拜访著名高僧鉴真,对其日后东渡有所影响。归国后,他仕途得志,屡获升迁,官至右大臣。任右大臣期间,参照《唐律》等中国法律删定了《养老律令》。他还以《颜氏家训》为蓝本,写成《私教类聚》一书,以训诫子孙励精图治,为历代日本思想家、教育家所称道。775年(宝龟六年)10月病逝。

  对日本社会的贡献
  文化
  经过646年(大化二年)“大化改新”后,日本以儒教为政治的指导原理,设立了大学寮,以经史为教科书,培养官吏。吉备真备被任命为大学寮教授,前后在这里向400余名学生讲授了谓之“六道”的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籀篆等。特别是他以“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为教学内容,诱导了尔后日本在学制领域的重大改革,他从唐携归的《唐礼》,大大有助于政府礼典的修订;他又依据唐之《大衍历经》,于天平宝字七年废除日本原始的“仪凤历”,改用太衍历。“三史”的研究,并非仅仅局限于中国史书的训诂,进而取之所长,应用于日本国史的撰修。
  其他
  中国的围棋由吉备真备首次带至东瀛,从而开拓出日本围棋文化的源流。他还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发明了日本文字中的字母“片假名”被尊崇为“国语之父”。

  与吉备真备有关的传说
  吉备真备长期在大唐留学,据说唐玄宗看重他的才能,不想让他回国。吉备真备把一个名叫袁晋卿(日后改为日本式名字净村宿祢,著名的渡来人),擅长音韵学的少年带回到日本。据藤原长亲所述,这位净村宿祢,将日本汉字的读音由吴音(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之前,就传到日本的汉字读音,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南朝江南一带的语言)改为汉音(译者注: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日本的汉字读音,也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隋唐长安一带的语言),并创造了片假名。(有种种关于吉备真备创造了片假名的传说,但也仅仅是传说。片假名的真实的起源是9世纪初奈良古宗派的学僧对万叶假名的简化) 另外,回日本时,还有神兽九尾之狐同船而归。 吉备真备带回了由张良传下来的《六韬》、《三略》等兵法书,被尊为日本的兵法之祖。 吉备真备还带回了阴阳道的圣典《金乌玉兔集》,传给了常陆国筑波山麓的阿倍仲麻吕的子孙。金乌代表日(太阳)、玉兔代表月,合起来就表示“阴阳”。传说中,中国有个名叫伯道上人的仙人,拜在文殊菩萨门下后开悟。由文殊菩萨传下的秘传书《文殊结集佛历经》被吉备真备从中国带回日本,《文殊结集佛历经》即《金乌玉兔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4215.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6
吉备真备(693—775)
奈良时代赴唐留学生,著名学者,原姓下道朝臣。传说中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创立片假名,这个说法亦为早期台湾历史教科书和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科书采。世居吉备国,父下道朝臣国胜任有卫士少尉职。少年时曾入大学寮学习。717年(灵龟二年),与阿倍仲麻吕、大和长冈及学问僧玄昉等随多治比县守为首的第九次遣唐使团入唐学习。在长安鸿胪寺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在唐留学近19年,研究唐代的天文、历法、音乐、法律、兵法、建筑等知识,均有较深造诣。回国时,带回大量中国书籍和器物。带回的《唐礼》对日本朝廷礼仪的完善和改进有很大影响,《太衍历经》《太衍厉立成》促进了日本的历法改革,使唐代历法得以在日本推广和使用。带回的乐器和乐书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早已失传的《乐书要录》现仍在日本保存,成为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资料。735年(天平七年),回国后,被任命为大学助,指导400多名学生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后又任东宫学士、春宫大夫等职,曾为阿倍内亲王(后来的孝谦天皇)讲授《礼记》《汉书》等中国典籍。752年以副使身份随藤原清河大使第二次赴唐。使团抵长安后,唐玄宗曾接见,并赠吉备真备银青光禄大夫称号,离唐时玄宗赠诗相送。使团于753年10月至扬州拜访著名高僧鉴真,对其日后东渡有所影响。归国后,他仕途得志,屡获升迁,官至右大臣。任右大臣期间,参照《唐律》等中国法律删定了《养老律令》。他还以《颜氏家训》为蓝本,写成《私教类聚》一书,以训诫子孙励精图治,为历代日本思想家、教育家所称道。775年(宝龟六年)10月病逝。

对日本社会的贡献
文化
经过646年(大化二年)“大化改新”后,日本以儒教为政治的指导原理,设立了大学寮,以经史为教科书,培养官吏。吉备真备被任命为大学寮教授,前后在这里向400余名学生讲授了谓之“六道”的五经、三史、明法、算术、音韵、籀篆等。特别是他以“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为教学内容,诱导了尔后日本在学制领域的重大改革,他从唐携归的《唐礼》,大大有助于政府礼典的修订;他又依据唐之《大衍历经》,于天平宝字七年废除日本原始的“仪凤历”,改用太衍历。“三史”的研究,并非仅仅局限于中国史书的训诂,进而取之所长,应用于日本国史的撰修。
其他
中国的围棋由吉备真备首次带至东瀛,从而开拓出日本围棋文化的源流。他还根据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发明了日本文字中的字母“片假名”被尊崇为“国语之父”。

与吉备真备有关的传说
吉备真备长期在大唐留学,据说唐玄宗看重他的才能,不想让他回国。吉备真备把一个名叫袁晋卿(日后改为日本式名字净村宿祢,著名的渡来人),擅长音韵学的少年带回到日本。据藤原长亲所述,这位净村宿祢,将日本汉字的读音由吴音(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之前,就传到日本的汉字读音,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南朝江南一带的语言)改为汉音(译者注: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日本的汉字读音,也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很多特征,语源是隋唐长安一带的语言),并创造了片假名。(有种种关于吉备真备创造了片假名的传说,但也仅仅是传说。片假名的真实的起源是9世纪初奈良古宗派的学僧对万叶假名的简化) 另外,回日本时,还有神兽九尾之狐同船而归。 吉备真备带回了由张良传下来的《六韬》、《三略》等兵法书,被尊为日本的兵法之祖。 吉备真备还带回了阴阳道的圣典《金乌玉兔集》,传给了常陆国筑波山麓的阿倍仲麻吕的子孙。金乌代表日(太阳)、玉兔代表月,合起来就表示“阴阳”。传说中,中国有个名叫伯道上人的仙人,拜在文殊菩萨门下后开悟。由文殊菩萨传下的秘传书《文殊结集佛历经》被吉备真备从中国带回日本,《文殊结集佛历经》即《金乌玉兔集》。
第2个回答  2011-02-17
吉备真备 生于持统天皇9年 与其有关的是 中国有个名叫伯道上人的仙人,拜在文殊菩萨门下后开悟。由文殊菩萨传下的秘传书《文殊结集佛历经》被吉备真备从中国带回日本,《文殊结集佛历经》即《金乌玉兔集》。 (已失传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