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孟子作文7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4-16
孟子(作文)
  穿越过时间的河流,你依然被世人敬仰。二千多年亦不曾改变。历史的漩涡中,闪亮的是你那思想的光芒。

  都说乱世出枭雄,不只是所军事上,你就是思想上、政治上的枭雄。战国时期,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无主的时期,一个嗜杀的时期,只有你才提出“人性本善”这一主张,只有你才会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只有你才会说人人都可以行“不忍人之政”。该说你太善良呢,还是天真呢?

  善良是肯定的,但天真也是有的,不然为什么会游历各国,而且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你明知他们有称霸的野心,有嗜杀的本能,却妄想用“人性本善”去感化他们,这不是天真又是什么?

  曹交曾问过你“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你说“然”。当你确切地知道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吗?我想你未必清楚,你只不过是虚构一套自己认为的仁政思想.可若说你虚构,却又有些不实,因为当时确是“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也许是你对这些现实的不满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吧!

  你留给后人的是一部充满了你的思想主张的书——《孟子》,虽然并非都是你所作,却可以代表你的思想和风格。

  《孟子》一书中论辩居多,而当公都子问你:“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你却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好一个“不得已”,因为“不得已”而“好辩”,因此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

  顾炎武曾说“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是不是也因为你无定主,所以说话较随便些,在王宫大人面前,也敢抵掌而谈呢?大概也是因此,你的文章才会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吧!为什么你会无所忌惮呢?难道单单是因为你是个游士,无定主吗?不是的,这其中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修养,也是因为怎样的修养,才是你的文章沛然而不可御。

  孟轲,请允许我叫你全名,这比叫孟子更亲切。

  你是站在历史之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你闪亮的思想会继续耀眼下去

  当科学技术曰新月异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时;当互联网
  把整个地球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当现代人越来越多地置身于钢
  筋、水泥和玻璃组成的高楼森林中时,我们为何竞像被围困在沙漠中
  一样孤独和无望?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为何会带来精神的极度饥
  渴?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所最为缺乏的,不仅仅
  是财富,更有诚信和友爱!
  怎样才能解除现代人的精神危机,重铸现代人的灵魂?
  人们不约而同地回望两千多年前的圣贤一一孔、孟!他们的学
  说至今仍无可替代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
  这恐怕正是当今“国学热”的背景和前提,同时也是中央电视
  台“百家讲坛”讲老子、讲孔子深受各界观众欢迎的原因所在。
  至于孟子,这位与孔子并尊的“亚圣”的学说,在今天又有何现
  实意义呢?
  由资深出版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刘明清先生全案策划,
  文化学者兼作家田玉川先生倾力创作的《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对
  上述述问题做出了满意的回答。
  什么是人?
  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广的仁爱思想,他认为: “仁,人心
  也;义,人路也。”(告子章句上)“仁,内也。”(告子章句上)仁是
  人本质的心性;同时也是人心的所在。“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
  宅也。”(公孙丑章句上)人性生来就是善良的。“人性之善也,犹水
  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章句上)人性的善良,
  犹如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毋庸置疑。“恻隐之心,人皆
  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告子章句上)这“四心”,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良
  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这“四心”,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
  人。否则,那就是非人了。
  孟子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他不仅指出仁爱是人天生的本性,
  而且强调恶是人性的丧失。是否有良善之心,是人与禽兽最本质
  的区别。
  由此而反思我们今天的现实,谁是真正的人,谁是非人,不就
  很清楚了吗?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呢?性不善者能否成为性善
  者呢?
  “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章句下)人人都可以与人为善。只要
  “存其心,养其性”(尽心章句上),就会有仁爱之心.在孟子看来,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叵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
  娄章句下)仁爱是互相的,也是对等的。先要从自身做起。“正己而
  物正者也。”(尽心章句上)只要自己端正,天地万物自会端正。只有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句上)由爱亲到爱物,由爱众
  到爱万物,由己推人,由人推物,就能使仁爱之心永远根植于心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子掌。”(梁
  惠王章句上)能像尊奉自己的老人那样尊奉所有人的老人,能像爱护
  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所有人的孩子,由己推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
  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而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最为缺乏的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章句下)每个人,修身养性,在由己
  推人,由人推己,利用今天所说的换位思考法的同时,还要限制自己
  的欲望。
  孟子并不主张“灭人欲”,而是认为: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告子章句上)合情合理的欲望,不仅不能灭绝,而且是应该满
  足的。纵是当权者,也是如此。“寡人有疾,寡人奸货”; “寡人
  有疾,寡人好色。”(梁惠王章句下)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能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滕文
  公章句下)当政者奸货、好色,又有什么不好呢?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孟子与百姓生活》一书,用哲学的思维,
  诗意的语言,创新的结构,从诠释孟子的核心思想人手,紧贴当
  代百姓生活和思想的现实,以专题为经,以问题为纬,纵横论述,
  古今联通,通过解析当代人的种种困扰,可以使广大读者形象而
  深刻地理解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因此我相信读者读《孟子与百
  姓生活》一书,应当有不菲的收获。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孟子是寂寞的。曲高和寡,孟子的寂寞在与他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忧得比别人多。于是孟子便站在高岗上独自品味着孤独的寂寞。
寂寞的孟子不甘于寂寞,他不断的在各国游说,他只是为了实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无饥色”的理想,然而在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孟子的理想是那样遥不可及。他不断地寄希望于各国君主,而那些醉心于战争的君主们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摔得粉碎。
也许孟子在想:总有一天我会成功。那一刻,我突然佩服起他那坚定的信仰来了。人,是不可以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便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孟子的信仰源于那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孟子终究没有成功,他还是孤独的站在高岗上,品味着的孤独,坚持他的坚持,努力着他的努力。
这使我想起了庄子,那个消极避世,那个整天念叨着“逍遥游”“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的老庄,与其说他自在,不如说他自私。为了替自己的自私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虽然他曾经努力过,但最后他选择了放弃,他没有孟子的韧性和坚强,于是他冷眼旁观,观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无可否认,庄子在放纵,在自暴自弃。
庄子的文章极美,美得飘然,美得轻逸,我喜欢庄子犹如孟子,却无法苟同庄子的人生观。庄子追求自由事实上追求的是一种享受,在那样烽火连天的时代,庄子却享受着内心的悠闲自得,仿佛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他完全可以继续努力,他也曾有过那样的机会,但他怯于踏出看似渺茫的第一步,因此,我要说庄子是懦弱的!
庄子也是寂寞的,他的寂寞不是站在高岗上的寂寞,而是想要自由实则自由不了的寂寞,在那个大家都不自由的时代,庄子怎能独自超然与物外呢?正因为庄子不是站在高岗上,所以他没有孟子的视野开阔,所以他也写不出如孟子般大气磅礴的文章,他更说不出“生与忧患死于安乐”“德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婶富哲理的至理名言。
孟子和庄子都没有成功,然而却各自赋予了失败以新的意义,孟子是努力后的无怨无悔,庄子是放弃之后的一事无成。孟子,庄子,孰高孰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