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王小波是病逝的。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扩展资料:

王小波的《白银时代》、《黑铁时代》, 这些反乌托邦小说都凸显出作家对国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权意识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反乌托邦小说所揭示的正是“个人”的危机。无论《白银时代》, 还是《黑铁时代》,主流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已失去了一个个体的地位, 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

人性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这是极权, 是那种被置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造成的。王小波以这个文革这个特殊的时代为突破口揭示出了 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荒谬的生存体验, 作者对这段荒唐历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其作品中的理性与知识的现实意义。理性不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他本是个欣赏逻辑学、数学、科学的人,终身追求着理性与知识。这 可以从《有关“错误的故事”》、《科学与邪道》、《科学的美好》、《对待知识的态度》等杂文了解到王小波的思想观点。

王小波把文革时期作为其作品的时代背景,这与他崇拜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以道德为宗旨,从道德价值的角度来剖析世界。这种看法当然有着它先进性的一方面,然而这种看法 认为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小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0

病逝,心脏病突发死的,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小时候饮食不好,长大以后烟抽得很多,加上生活极其不规律,总是深夜写作。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

扩展资料:

小波在创作中,始终以一个“观察家”的姿态关注社会普通民众面临的问题。这与他的生活有关,也与他朴素的价值观有关。因此,在他的小说中, 经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琐碎的故事,但故事背后却饱含了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小波小说的语言是朴实无华的,没有矫揉造作,这种所谓的“技法”是难能可贵的。当然我认识的小波,在这一年收获颇多,不仅在小说创作上,也在诗歌和散文上,他的勤奋和努力换取了大众的认可。

小波的文字涉猎了小说、诗歌、和散文,但以小说居多,也以小说见长。他关注这个时代,关注现实生活,并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文字里透露出的感情是真挚的,感人的。

对于王小波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的极端。一部分人对他推崇备至,将他推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位置。而另一部分人觉得他的作品更像是痞子文学,有点儿嬉皮士的意思,一向被自命正统的人们所不喜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小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9-14
他的哥哥王征在他死后两个半月写了一篇《我的弟弟小波》,其中有他对王小波死因的描述:

据遗体解剖报告说,小波是由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导致心力衰竭死亡。可我知道,这种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是逐渐发展的,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我12月份看到他,只有懒懒的样子,(现在想,那已是早期心衰),那时到他去世,只有4个月,病情不该发展得这么快。报告中还提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者有1/4的病人容易发生血栓。我想,当天晚上,很可能产生了血栓,心肌梗塞,加重了心衰,而血栓以后自溶了。可他忍受了多少痛苦,只有上帝知道了。据人们推测,他独自一人在室内挣扎了几个小时,晨光看到白灰墙上留下了他牙咬过的痕迹,死后牙缝里还留有白灰。为什么?为什么他独自挣扎而听到他惨叫的人却没能帮忙送他去医院?哪怕听见了的人去报警也好。

他选择死亡吗?不,他爱生活,爱亲人,爱文学事业。电脑中还有他未完成的《黑铁时代》。想想他的性格,他的为人,也就能理解了。他从不愿麻烦别人,有事宁肯自己忍着。他对什么都很洒脱,他就那样走了,可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遗憾!那么多心痛!那么多惋惜!那么多泪水!

注:晨光是王小波。百度的,满意就采纳吧,任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2-23
他的哥哥王征在他死后两个半月写了一篇《我的弟弟小波》,其中有他对王小波死因的描述:

据遗体解剖报告说,小波是由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导致心力衰竭死亡。可我知道,这种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是逐渐发展的,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我12月份看到他,只有懒懒的样子,(现在想,那已是早期心衰),那时到他去世,只有4个月,病情不该发展得这么快。报告中还提到,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者有1/4的病人容易发生血栓。我想,当天晚上,很可能产生了血栓,心肌梗塞,加重了心衰,而血栓以后自溶了。可他忍受了多少痛苦,只有上帝知道了。据人们推测,他独自一人在室内挣扎了几个小时,晨光看到白灰墙上留下了他牙咬过的痕迹,死后牙缝里还留有白灰。
第4个回答  2016-01-14
  1997年 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四十五岁。 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1997年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同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电影《东宫·西宫》入围戛纳电影节。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