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逝世,一生为何备受推崇?

南非总统祖马5日宣布,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点50分去世,享年95岁。纳尔逊·曼德拉,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

【曼德拉何许人也? 】  

  曼德拉,全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曼德拉为何受推崇?】                 

  按照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表达的观点,在评价政治人物时,人们不应拘泥于一般的伦理道德标准,而是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生存、国家的利益,即使政治人物做出一些有违道德标准的行为,也是可以的。

  这一论断适用于不少政治人物,但不适用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为不论是按一般的道德标准,还是按政治成就,曼德拉都是一位难得的伟人。曼德拉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具有非常高尚的品德。

  曼德拉的父亲是一个酋长,准确地讲他父亲只是一名酋长的顾问,但他父亲具有坦布王族的血统。由于这一家族背景,曼德拉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读完了学士学位。在青年时期,曼德拉便积极投身于反对种族隔离的政治斗争。为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曼德拉作为唯一的黑人学生注册了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别称“威茨”大学)法律系。但后来因为频繁参加政治斗争,所以,他多次没有通过法学学位的考试。1952年曼德拉第一次被当局逮捕。作为非国大的党员,罪名是“法定共产主义罪”,被监禁9个月。这还只是曼德拉监禁生活中的一道“小凉菜”而已。1956年12月曼德拉第三次被捕,这次监禁时间是5年。

  1962年曼德拉再次被捕,被捕前他已经是南非头号通缉犯。曼德拉被判处“叛国罪”,处以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以后长达27年的监禁生涯。有人说也正是几十年的监禁磨炼出来曼德拉现在的品质——宽容、大度。伟人是这样“炼”成的,曼德拉待的时间最长,条件最差的监狱就是臭名昭著的“罗本岛”监狱。曼德拉出狱后一直害怕闪光灯,因为在岛上石灰场奴役时被白色石灰刺伤了眼睛。现在小岛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从开普敦桌山半山腰就可以清楚看到罗本岛全貌,此岛离开普敦不过几公里。没能前往参观的确非常遗憾。

  曼德拉感动人的不是他如何进行斗争,而是他的品格魅力,他的信念。宽容、宽恕,是曼德拉的第一人格品行。1962年的这次被捕,实际上是内部出了叛徒,他知道,因为警察不可能如此准确地认出他将其逮捕,但他从未追究过,谈起此事,他只说是自己太大意。由于他的高尚品格,监管他的人——看守格雷戈里也被他所感化,最终成为他的保护人、朋友和追随者。当这名看守第一次来到罗本岛时,曼德拉很有礼貌地对他说:“早上好,欢迎你来到罗本岛。”在几次拘押转移中他都有机会逃走,但他没有。他认为,在别人信任自己时,自己也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曼德拉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赢得政治斗争的胜利。他主张,并坚持宽恕所有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那些敌人。为此他与当时的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共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非国大赢得大选胜利,曼德拉成为总统,但他没有对镇压黑人、迫害黑人的白人执法官、警察、看守实施报复,而是要求所有犯有刑事犯罪的白人和黑人限期自首,自首者一律赦免,从而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实现了南非种族冲突的和解。


【曼德拉的政治贡献及影响力】

  ★反抗种族隔离制度

  在南非,曼德拉是民族团结之父,具有无可争议的政治权威。在艰辛而又漫长的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中,曼德拉坚持非洲民族解放的信念,主张种族和解、建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领导南非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因此被南非白人当局监禁27年,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政治犯。

  ★建立统一的南非

  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就任新南非第一任总统。如何把一个种族对立、社会分裂的南非建设成统一的国家,是对新政府的考验。由于非国大坚持和解政策,在曼德拉的领导下,新南非避免了族群仇杀和社会动荡,实现了政治、经济的平稳过渡,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社会变革的奇迹。其中曼德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起到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白人保守势力的争取和安抚,使南非白人从抵触到逐渐接受新制度。虽然曼德拉1999年2月在南非议会的开幕讲话中指出,在很多方面南非还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因为种族因素在南非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仍会长期起作用,但是包容与分享已经成为国民意识的主流,通过民主和法制的途径争取各自的利益正在成为公众的实践。

  ★全球性请愿活动

  曼德拉入狱以来,一直有人为此向南非政府抗议并要求他们释放被囚禁在监狱中的曼德拉。

  ★古利特献上金球奖

  苏里南裔的荷兰著名黑人球星古利特,曾深受的种族歧视之苦,在1987年古利特获得了欧洲金球奖后,他将纳尔逊·曼德拉的名字刻在了金球奖奖杯上,以此支持当时身在狱中的曼德拉。

  ★民众爱戴

  1994年12月中旬,非国大第49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会议在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市举行,会场安排在布隆方丹大学,与会代表有3000多名,来自不同种族、部落、地区。

  会议开幕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当曼德拉精神焕发、笑盈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台下群众一片欢腾、雀跃,高呼“曼德拉”、“曼德拉”,像一阵阵热浪激荡着整个体育馆,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经久不息。曼德拉频频招手致意,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新南非政府将以《重建和发展计划》建设南非,解决广大人民所关心的住房、水电、教育、就业等问题。

  开幕式结束退场时,曼德拉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代表们纷纷争着要与自己爱戴的领袖握一握手,沸腾的场面足足长达半小时之久。

  ★曼德拉基金

  1995年“曼德拉儿童基金”建立,起初的目的是救助南非处境艰难的儿童和青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急需,后来转为以发展为重点,包括改变社会对待儿童和青年的方式。曼德拉尤其重视儿童和青年的教育。

  2004年,曼德拉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汉堡协会共同发起一个“赞助非洲儿童学校”的国际运动,目的是为非洲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校,特别是关注女童和孤儿等弱势儿童。曼德拉相信,“教育是通往自由、民主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他希望每一个非洲的儿童都能上学,并为这个运动多方募捐。在2004年6月1日曼德拉宣布退出公共活动之前,他还参加了索韦托黑人城镇一所学校的揭幕仪式。这所有24个教室,能容纳688名学生的学校,是曼德拉筹款建设的140所学校之一。

  ★曼德拉国际日

  2009年11月11日,第六十四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纳尔逊·曼德拉的生日:7月18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其为和平及自由所作出的贡献”。

  ★南非承办世界杯

  2004年,在南非世界杯的承办陈述中,当时85岁的曼德拉这样动情地说,“当我被关在罗本岛上的时候,我唯一接触世界杯的方式就是收听广播,这也是我唯一的乐趣所在。”后有媒体报道称,也许因为这一句,那些反对者们都投了南非一票,于是有了今天的南非世界杯。

  南非总统祖马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对前总统曼德拉的尊敬,称在非洲大陆举行的首届世界杯应当归功于曼德拉:“正是凭借曼德拉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才赢得了这届世界杯的承办权,我们应当将这届世界杯归功于他。”

【曼德拉的个人荣誉】

  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

  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4年3月底,高6米的曼德拉雕像在约翰内斯堡桑敦商务中心广场落成,此广场也更名为曼德拉广场。

  2005年4月曼德拉夫妇获得由世界各地数百万儿童选举产生的“全球之友奖”。[22]

  2009年7月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发表声明,支持将每年的7月18日定为“曼德拉日”。

  2009年11月2日,瑞典“世界儿童权利奖”基金会宣布,曼德拉及其夫人马谢尔当选“十年度儿童权利英雄”。

 

             


参考文献:http://baike.baidu.com/view/1225808.htm?fromId=40753

                 http://www.baike.com/wiki/%E6%9B%BC%E5%BE%B7%E6%8B%89

                 http://men.sohu.com/20130624/n379700464.shtml

                 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使用百度图片搜索功能搜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6
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一个大酋长家庭,他本来会有一个不错的生活,但他却“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毅然投入反抗种族隔离的事业,组织武装斗争。为此他付出了沉重代价,被判终身监禁,在荒芜的罗本岛监狱度过了27年漫长岁月。在他坐牢十多年后,南非白人当局要他宣布放弃武装斗争,以此来换取自由,遭到曼德拉断然拒绝:“只要南非人民还没有自由,我也决不接受任何自由。”从今天的观点看,如果曼德拉选择非暴力斗争,他也不失为一个自由战士。对他的选择,我们应当能够理解。关键在于反抗的限度。在人类争取自由的道路上,甘地的方式和曼德拉的方式同样都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南非黑人的斗争并不孤立。这个世界尽管常常令人困惑,对于别处的强权,有时候麻木不仁,有时候却正义凛然。曼德拉的事业终于获得了世界的支持。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又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1986年,欧共体、美国相继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迫使白人当局最终放弃种族隔离政策,避免了血腥的暴力循环。自由包含了宽恕没有压迫就没有自由的问题,自由一般来说是被压迫者的特权。因此,作为整体的自由的第一层含义包含了同类,包含了斗争,这一点人们容易理解。但是,自由还有第二层含义,即自由也包含敌人,包含宽恕。如果说第一层含义出自人性本能,那么第二层含义则属于人性更高的层面。而这一点,却是许多人难以理解的。1991年,南非终于正式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白人议会通过了南非第一部非种族主义的临时宪法,指导民主进程。1994年,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多种族大选,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就职仪式上,他做出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举动,邀请曾经看守他的三位前狱方人员出席典礼,把他们介绍给世界各国的政要,并说他最高兴的是这几位看守也能到场,年迈的曼德拉站起身,恭敬地向这三人致敬。他后来回忆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可以说,此刻曼德拉已经迈进了一个更高的自由境地。对于冤冤相报的人类,他昭示了一种新的观念:获得自由的人们决不要生活在仇恨的心狱之中。如果没有曼德拉,南非的现状会是什么样?谁也难以逆料。南非黑人经历了漫长的种族隔离时期,当他们获得解放时,许多人心怀怨恨,盼望复仇。应当说,这种愿望同自由的愿望一样,也是来自人性的本能冲动,但它本身绝对不是自由。对此,曼德拉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1964年判他终身监禁的法庭上,他就曾宣称:“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如今他仍在继续为自由而奋斗,这一自由的含义已经扩大,已经升华。他深知,剥夺敌人的自由只能得到暂时的快感,代价将是新的不自由。他说:“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面对许多黑人要“把白人赶入大海”的复仇欲望,曼德拉却呼吁黑人“把长矛扔进大海”。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自我,他就能超越种族,超越党派。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南非建成一块没有仇恨和歧视的土地,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在他当政期间及去职以后,南非没有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种族报复。当然,宽容并不是意味着对过去不予追究,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由另一位受人尊敬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大主教负责。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曼德拉总是笑容满面,亲切幽默。他喜欢吃羊肉和玉米饭,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黄昏时分在海滩散步,看夕阳西下。他曾经是一个囚徒,但他从来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囚徒”,他甚至不想扮演一个殉难者的角色,他和各种各样的崇拜者谈话,用乐观的色调画下罗本岛的监狱生活,自由在他只是一种纯粹的欢乐。我们对自由的理解是残缺的南非这块土地是痛苦的,又是有福的。在这个国家,产生了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两位黑人领袖荣获和平奖,一位白人女作家戈迪默荣获文学奖。而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坚信人与人的平等。而在我看来,二十世纪众多争取自由的政治家中,只有印度的甘地和南非的曼德拉,才加深了我们对自由的认识。这一切也许与他们的宗教背景有关,我不是太清楚。它有点类似基督教以神为出发点的Agape,而非以人为中心的Eros。中国的儒家讲“仁”,但更多是指社会关系的理性考量;中国的佛教讲“慈悲”,但更多是指为个人积德,希望善有善报。这一切限制了我们对人性有限性的认知和体察,形成善恶分明的思维。我们也讲宽恕,但只是宽恕可以宽恕的人,而不会宽恕不可宽恕的人。因而,当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的自由观念时,先辈们对此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关于自由的第一层含义,他们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即使今天有人对此抱持怀疑,我个人仍然感谢他们对自由的努力,无论如何,专制制度决非一个现代人的所欲。问题在于,对于自由的第二层含义,我们的先辈却严重地忽略了,或者说没有理解。几十年的历史证明,自由如果没有宽恕的一面,这样的自由是可怕的。仇恨往往是由对自由的渴望赋予的,如果这自由不包含宽恕的话。唯其如此,我们才不懂得应当惩罚的是罪恶本身,而不是人。于是阶级斗争、全面专政的做法才盛行一时,千年的仇要报,千年的冤要伸。其结果就是,我们没有产生无缘无故的爱,却产生了无缘无故的恨,让仇恨在几十年中主宰了整个民族,导致了巨大的灾难。即使在今天,我们对自由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误区,要么是否定当年先辈们对自由的阐释,要么是面对当前的社会问题重新提倡以暴易暴。正是如此,曼德拉对我们的意义才不在他为自由的受苦,而在他对自由的整体理解。今天,罗本岛已经成为博物馆,当年的看守充当了工作人员。著名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即将在电影《人性因素》中扮演曼德拉。这部影片改编自约翰·卡林的小说《人性因素:纳尔逊·曼德拉和改变世界的游戏》,故事讲述了曼德拉在总统期间极力拆除不同人种间的藩篱。是的,曼德拉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游戏,把政治变成了一种道德。正如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名字给我们的昭示:没有真相就没有宽恕,没有宽恕就没有自由。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3
 
  曼德拉,全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曼德拉为何受推崇?
  按照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表达的观点,在评价政治人物时,人们不应拘泥于一般的伦理道德标准,而是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生存、国家的利益,即使政治人物做出一些有违道德标准的行为,也是可以的。
  这一论断适用于不少政治人物,但不适用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为不论是按一般的道德标准,还是按政治成就,曼德拉都是一位难得的伟人。曼德拉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具有非常高尚的品德。
  曼德拉的父亲是一个酋长,准确地讲他父亲只是一名酋长的顾问,但他父亲具有坦布王族的血统。由于这一家族背景,曼德拉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读完了学士学位。在青年时期,曼德拉便积极投身于反对种族隔离的政治斗争。为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曼德拉作为唯一的黑人学生注册了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别称“威茨”大学)法律系。但后来因为频繁参加政治斗争,所以,他多次没有通过法学学位的考试。1952年曼德拉第一次被当局逮捕。作为非国大的党员,罪名是“法定共产主义罪”,被监禁9个月。这还只是曼德拉监禁生活中的一道“小凉菜”而已。1956年12月曼德拉第三次被捕,这次监禁时间是5年。
  1962年曼德拉再次被捕,被捕前他已经是南非头号通缉犯。曼德拉被判处“叛国罪”,处以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以后长达27年的监禁生涯。有人说也正是几十年的监禁磨炼出来曼德拉现在的品质——宽容、大度。伟人是这样“炼”成的,曼德拉待的时间最长,条件最差的监狱就是臭名昭著的“罗本岛”监狱。曼德拉出狱后一直害怕闪光灯,因为在岛上石灰场奴役时被白色石灰刺伤了眼睛。现在小岛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从开普敦桌山半山腰就可以清楚看到罗本岛全貌,此岛离开普敦不过几公里。没能前往参观的确非常遗憾。
  曼德拉感动人的不是他如何进行斗争,而是他的品格魅力,他的信念。宽容、宽恕,是曼德拉的第一人格品行。1962年的这次被捕,实际上是内部出了叛徒,他知道,因为警察不可能如此准确地认出他将其逮捕,但他从未追究过,谈起此事,他只说是自己太大意。由于他的高尚品格,监管他的人——看守格雷戈里也被他所感化,最终成为他的保护人、朋友和追随者。当这名看守第一次来到罗本岛时,曼德拉很有礼貌地对他说:“早上好,欢迎你来到罗本岛。”在几次拘押转移中他都有机会逃走,但他没有。他认为,在别人信任自己时,自己也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曼德拉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赢得政治斗争的胜利。他主张,并坚持宽恕所有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那些敌人。为此他与当时的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共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非国大赢得大选胜利,曼德拉成为总统,但他没有对镇压黑人、迫害黑人的白人执法官、警察、看守实施报复,而是要求所有犯有刑事犯罪的白人和黑人限期自首,自首者一律赦免,从而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实现了南非种族冲突的和解。

曼德拉的政治贡献及影响力
  ★反抗种族隔离制度

  在南非,曼德拉是民族团结之父,具有无可争议的政治权威。在艰辛而又漫长的反抗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中,曼德拉坚持非洲民族解放的信念,主张种族和解、建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领导南非人民进行了长期不懈、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因此被南非白人当局监禁27年,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政治犯。
  ★建立统一的南非

  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就任新南非第一任总统。如何把一个种族对立、社会分裂的南非建设成统一的国家,是对新政府的考验。由于非国大坚持和解政策,在曼德拉的领导下,新南非避免了族群仇杀和社会动荡,实现了政治、经济的平稳过渡,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社会变革的奇迹。其中曼德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起到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白人保守势力的争取和安抚,使南非白人从抵触到逐渐接受新制度。虽然曼德拉1999年2月在南非议会的开幕讲话中指出,在很多方面南非还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因为种族因素在南非的政治经济生活中仍会长期起作用,但是包容与分享已经成为国民意识的主流,通过民主和法制的途径争取各自的利益正在成为公众的实践。

  ★全球性请愿活动
  曼德拉入狱以来,一直有人为此向南非政府抗议并要求他们释放被囚禁在监狱中的曼德拉。

  ★古利特献上金球奖

  苏里南裔的荷兰著名黑人球星古利特,曾深受的种族歧视之苦,在1987年古利特获得了欧洲金球奖后,他将纳尔逊·曼德拉的名字刻在了金球奖奖杯上,以此支持当时身在狱中的曼德拉。
  ★民众爱戴

  1994年12月中旬,非国大第49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会议在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市举行,会场安排在布隆方丹大学,与会代表有3000多名,来自不同种族、部落、地区。
  会议开幕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当曼德拉精神焕发、笑盈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台下群众一片欢腾、雀跃,高呼“曼德拉”、“曼德拉”,像一阵阵热浪激荡着整个体育馆,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经久不息。曼德拉频频招手致意,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新南非政府将以《重建和发展计划》建设南非,解决广大人民所关心的住房、水电、教育、就业等问题。
  开幕式结束退场时,曼德拉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代表们纷纷争着要与自己爱戴的领袖握一握手,沸腾的场面足足长达半小时之久。
  ★曼德拉基金
  1995年“曼德拉儿童基金”建立,起初的目的是救助南非处境艰难的儿童和青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急需,后来转为以发展为重点,包括改变社会对待儿童和青年的方式。曼德拉尤其重视儿童和青年的教育。
  2004年,曼德拉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汉堡协会共同发起一个“赞助非洲儿童学校”的国际运动,目的是为非洲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校,特别是关注女童和孤儿等弱势儿童。曼德拉相信,“教育是通往自由、民主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他希望每一个非洲的儿童都能上学,并为这个运动多方募捐。在2004年6月1日曼德拉宣布退出公共活动之前,他还参加了索韦托黑人城镇一所学校的揭幕仪式。这所有24个教室,能容纳688名学生的学校,是曼德拉筹款建设的140所学校之一。
  ★曼德拉国际日

  2009年11月11日,第六十四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纳尔逊·曼德拉的生日:7月18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其为和平及自由所作出的贡献”。
  ★南非承办世界杯
  2004年,在南非世界杯的承办陈述中,当时85岁的曼德拉这样动情地说,“当我被关在罗本岛上的时候,我唯一接触世界杯的方式就是收听广播,这也是我唯一的乐趣所在。”后有媒体报道称,也许因为这一句,那些反对者们都投了南非一票,于是有了今天的南非世界杯。

  南非总统祖马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对前总统曼德拉的尊敬,称在非洲大陆举行的首届世界杯应当归功于曼德拉:“正是凭借曼德拉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才赢得了这届世界杯的承办权,我们应当将这届世界杯归功于他。”

  曼德拉的个人荣誉

  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
  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4年3月底,高6米的曼德拉雕像在约翰内斯堡桑敦商务中心广场落成,此广场也更名为曼德拉广场。
  2005年4月曼德拉夫妇获得由世界各地数百万儿童选举产生的“全球之友奖”。[22]
  2009年7月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发表声明,支持将每年的7月18日定为“曼德拉日”。
  2009年11月2日,瑞典“世界儿童权利奖”基金会宣布,曼德拉及其夫人马谢尔当选“十年度儿童权利英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