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命”与“令”有什么区别

历史书中云: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 不解,遂问。

主要是“令”“令”有“告诫”的含义。命主要突出了“严肃”的含义 命令(令)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及其负责人颁布的,是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领导性、指挥性的下行公文。从词义上看,是“使人为事”的意思。“命”还有“严肃”的含义,“令”有“告诫”的含义。命令是我国最古老的公文文种之一。三国时候曹操为了完成其统一中国的大业,千方百计广招人才,先后颁布了《求贤令》、《举士令》和《求逸才令》等。在我国古代,命令有称作“誓”、“诰”、“制”、“政”、“策”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1
在古代,皇帝的“命”和“令”有一定的区别。
首先,从词源上看,“命”有“严肃”的含义,而“令”有“告诫”的含义。
在发布方式上,“命”主要是皇帝针对某一件具体事情所发布的指令,其形式和现在的“指令”有些类似,可以直接用来指导官员的行动。而“令”主要是皇帝针对某些普遍性或一般性的政务所发布的指令,通常需要官员根据指令去制定具体的政策。
此外,“令”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令”这种形式发布指令。其他官员,包括皇后和太子,只能发布称为“令”的文告。
总的来说,“命”和“令”在古代都是皇帝发布指令的重要方式,它们在发布方式、指令内容以及象征意义上都有所不同。
第2个回答  2014-06-22
比如圣旨、由皇帝亲手写的、称为“制曰”、而由皇帝口述的、臣下代笔的、则是“诏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