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里历史故事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大禹治水

大禹在上古时期,带领百姓于天灾大自然做艰苦的斗争,终于战胜了大洪水,大禹从他父亲那里总结了治水的教训,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方式,疏通水流,这有就顺利的将洪水引入大海中,大禹治水过程及其艰苦和英勇,出现了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正当治水中,大禹有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入,第一次是看见妻子怀孕了都没有进去,第二次听见自己的孩子出生时的婴儿声音,这种初为人父的喜悦都没能让他停下脚步进去看看孩子,第三次的时候,看见妻子抱着孩子,孩子已经会叫父亲了都没有上前进屋,可见大禹的无私胸怀。

尧帝时期,中原地带洪水泛滥,人们生活在及其惨烈的生活环境中,大水毁坏了一切,给人们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尧召集诸位大臣,希望可以举荐一位治理洪水的主官,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所措,最终都一直推举鲧来领导治水工程。

但是尧对鲧还是存在一定的认识,感觉鲧才能有限,但是没有旁人,只能任命鲧治水,但是鲧只知道用“水来土掩”的老方法,这样是不能阻止大规模的水患的,而且在治水过程中消极怠慢,延误工程,治理了九年都没有一点成效,令人非常失望。

尧帝禅让给舜之后,舜帝直接罢免了治水无方的鲧,并且把鲧流放到羽山,直到终老此地,并且任命鲧的儿子禹来继续治水,禹没有因为父亲的事情而拒绝,而且面对水患,看见百姓流离失所,同感难受,想尽一切办法来治理洪水,禹受命之后,带领大家一起商讨如何治水的策略。

禹率先拿着尺子和绳子等工具来测量我国的主要山川河流的地理情况,考察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整个中原地带都留下了大禹的足迹,看见一些山谷就想着办法疏导洪水流过,禹还发现龙门山口非常窄,很难通过水流,还有黄河淤积很深,阻滞了水流,所以禹就开山引流,疏通河流,这有逐步将洪水引入了大海。

大禹治水过程及其危险和艰辛,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诸多先人因此而失去生命,各种器具损毁,但是最终还是战胜了洪水,拯救了百姓。

2、蔺相如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

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3、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在一个叫符焦的地方开战了。吴国以强大的实力战胜了越国,乘势攻破了越国首都会稽,越王勾践不得己,只能向吴王夫差投降。

吴王夫差为了显示自己宽宏大量,他决定不杀勾践,而是以羞辱的方式派他在宫里养马。勾践就这样来到了吴国,住在一个小破屋里,给吴王喂了三年的马,他忍气吞声,小心谨慎。夫差每次出门,勾践就给他驾车拉马,吴王生病的时候,勾践整天端水送药,伺候的非常周到。由于勾践表现的非常好,使得吴王夫差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并且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被释放回国了之后,发誓一定要复兴国家,向吴王夫差报仇雪恨,他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每晚都睡在柴草堆上,他还在屋里吊了一个猪的苦胆,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用舌头尝一尝苦胆,问问自己:勾践啊勾践!你这三年的准备是为了什么?你难道忘了会稽战败的耻辱了吗?

就这样,勾践发愤图强,重新治理越国,他甚至亲自到田里和老百姓一起干活,从早到晚,披星戴月。勾践的这些举动,极大地激励了越国上下官吏军民,经过了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自此吴国被越国吞并。

4、巨鹿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当时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巨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项羽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大败秦军,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5、孔明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遣马谡镇守要塞街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坚持在山顶下寨,导致蜀军的惨败。马谡是诸葛亮非常欣赏的一个将才,马谡的军事见解确实也不一般,但可能有点“纸上谈兵”,导致街亭失守。

蜀国本来将才已经不多了,诸葛亮很不想杀马谡,但是,诸葛亮又在树立“依法”的典范,而且蜀国内部不同派别斗争纷繁,诸葛亮无奈,只好挥泪斩马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3

1、孙中山破除陋习

孙中山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姐姐一点也不怕吃苦,挑柴、做饭、插秧, 样样活都干。孙中山的姐姐空闲的时候就和孙中山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的到妈妈在给姐姐缠足,姐姐很痛苦,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问妈妈:“你为啥要让姐姐受这份罪呢?”妈妈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啊。”

从此孙中山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2、邱少云壮烈牺牲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3、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后来“杯酒释兵权”演变为一个成语,引申为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

4、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大文学家名叫司马光,他小时候特别机灵、特别勇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的假山上玩捉迷藏的游戏。有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假山旁边装满水的大水缸里。

水缸里的水可深了,那小朋友挣扎着喊“救命!”小伙伴们看见都吓坏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到外面去找大人帮忙……。眼看,水缸里的小朋友就要被水淹没了……

只见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抱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只听——“砰”一声,水缸破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家都夸司马光是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想办法解决困难的好孩子!

5、寇准除暴

楚王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由于要搭救廷美没有成功,就得了精神病,行为变得十分残忍。左右侍从稍有过错,就弯弓射死。太宗多次教诲他,他仍不改。 重阳节那天,太宗宴请诸王,元佐因刚巧犯病,未请参加,半夜发起怒气,把姬妾们都关起来,放火烧宫。太宗大怒,想要废了他,另立太子。 

这时寇准恰巧到郓州当通判官,被太宗召见。太宗对他说:“你试着替我决断一件事。东宫的行为破坏了王法,日后必然会做出像桀纣那样的恶行,我想废了他,但东宫中也有甲兵,恐怕因此招来乱子。”

寇准说:“请陛下在某月某日命令东宫到某处举行礼节仪式,并要他的左右侍从一同前往。这时再派人搜查他的宫中,如果真有违法的罪证,等东宫回来拿给他看,那么废除太子,只须用一个太监的力量就可以了。” 

太宗采纳了这个计谋,在东宫出外后,搜出许多凶残的刑具。有剜肉、挑筋、摘舌等物。元佐回来后,拿给他看,东宫认罪,于是被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06

1、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走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2、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4、屈原投江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 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 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 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 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 

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 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 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 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5、文天祥威武不屈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

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铁杵磨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母刺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天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屈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4-05

    先秦时代

  1.华夏族的由来 2.尧舜禅让 3.大禹治水 4.商汤灭夏 5.顺民意周伐商 6.烽火戏诸侯 7.齐桓公称霸 8.伍子胥鞭尸雪耻 9.勾践卧薪尝胆 10.韩赵魏分晋 11.商鞅南门立木 12.孙膑庞涓斗智 13.张仪连横破合纵 14.蔺相如完璧归赵 15.毛遂自荐 16.信陵君窃符救赵 17.荆轲刺秦王 18.秦王灭六国 19.百家争鸣 20.胡亥假传遗诏 21.陈胜吴广起义

    两汉三国

  刘邦和项羽 2.巨鹿破釜沉舟 3.萧何月下追韩信 4.楚汉相争 5.汉高祖白登被围 6.汉高祖杀马立誓 7.周勃智夺军权 8.张謇通西域 9.司马迁写《史记》 10.昭君出塞 11.王莽篡权称帝 12.绿林赤眉起义 13.刘秀中兴汉朝 14.蔡伦发明造纸术 15.跋扈将军梁冀 16.黄巾军起义 17.王允计除董卓 18.挟天子以令诸侯 19.官渡大战 20.孙策占据江东 21.刘备三顾茅庐 22.火攻赤壁 23.关羽白走麦城 24.曹植七步成诗 25.七擒孟获 26.孔明挥泪斩马谡

    两晋南北朝

    1.司马昭之心 2.灭属建西晋 3.王濬楼船破吴 4.八王之乱 5.李特的流民大营 6.王马共天下 7.王羲之写字换鹅 8.祖狄中流击楫 9.恒温北伐 10.淝水之战 11.刘裕巧布缺月阵 12.“元嘉治世" 13,乘长风破万里浪 14.孝文帝定计迁都 15.贾思勰编写农书 16.北魏的分裂 17.梁武帝做和尚

    隋唐五代

    1.陈后主荒淫亡国 2.隋文帝治国 3.杨广弑父夺皇位 4.隋炀帝迁都 5.李渊太原起兵 6.李世民平定东都 7.玄武门之变 8.唐太宗降服突厥 9.武则天显赫一时 10.著名宰相狄仁杰 11.韦后乱政 12.唐玄宗开元之治 13.李林甫口蜜腹剑 14.贵妃杨玉环 15.李白蔑视权贵 16.安禄山叛乱 17.马嵬驿兵变 18.李光弼破史思明 19.杜甫写“诗史” 20.郭子仪退回纥

     21.甘露之变 22.唐王朝的末日

    宋明清史

    1.黄袍加身 2.杯酒释兵权 3.李后主亡国 4.阿保机建辽 5.杨家将 6.元昊建立夏朝 7.寇准建辽 8.铁面无私的包拯 7.王安石变法 8.靖康之耻 9.南宋赵构称帝 10.女词人李清照 11.岳飞打破金兀术 12.”莫须有"冤狱 1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4.忽必烈建元 15.文天祥起兵 16.正气歌 17.马可波罗东行 18.明太祖严惩贪吏 19.明太祖兴文字狱 20.郑和七下西洋 21.戚继光驱逐倭寇 22.明末后宫三疑案 23.皇太极施反间计 24.李自成进京 25.吴三桂降清 26.郑成功收复台湾 27.康熙帝平定三藩 28.曹雪芹写《红楼梦》 28.大贪官和珅 29.林则徐虎门销烟 30.英法火烧圆明园 31.慈禧垂帘听政 32.戊戌变法 33.八国联军进京 34.武昌起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17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每一个时代都有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烽火戏诸侯、秦王灭六国、司马迁写《史记》。郑和七下西洋、李自成进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吾辈儿女,更应把握当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