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的写作背景

不用太多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

原文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如下: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解如下:

⑴闻:听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习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扩展资料: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

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第2个回答  2018-12-17
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第3个回答  2018-12-15
写作背景我会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第4个回答  2021-02-04
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