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桥木病

如题所述

桥木病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近年来其发病率
呈上升趋势.该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无自发缓解倾向,误
诊率高.本文收集1942年9月一2001年8月,以甲状腺结节
施行手术,术后病理证实桥本病27例并对其误诊原因和治
疗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992年9月一2001年8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
理证实确诊为桥本病的病例27例,全部女性,平均年龄38岁
(28一60岁),病程7天一12年,平均3.2年.全组病例均以
甲状腺肿为主要临床特征,分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4
例,甲状腺瘤8例,甲亢4例,甲状腺癌1例.结节质硬15
例,质中12例.自觉咽部不适1例,7例诉颈区疼痛,4例有
气管压迫症状,1例出现声嘶,1例并发颈淋巴结肿大.几毛
值正常18例,升高7例,降低2例.25例B超检查,均未提
示甲状腺炎
二,手术方式
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8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1例,一
叶甲状腺次全切除8例.
三,病理结果
全组病例为桥本病,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合
并甲亢4例,合并甲状腺滤袍状腺瘤2例.

四,随访
术后全组均口服甲状腺,根据甲状腺功能(TIT, )检测结果
调整甲状腺素剂量,随访1月一10年,未出现明显甲减表现.
讨论
桥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隐匿,症状
多样化,缺乏满意的临床诊断标准.有报道称川,凡遇有年
轻女性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韧或硬,有结节或表面不平
滑;甲状腺核素扫描示不规则凝集及稀疏;甲状腺B超示低
回声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CAb)和微粒体抗体(TMAb)阳
性,TSH增高则要考虑桥本病的诊断.甲状腺自身抗体
(TMAb,TCAb)的检侧结果对桥本病的诊断有高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tzl所以有将TMAb,TCAb阳性作为桥本病诊断的主
要依据.但由于基层医院对该相关项目检侧不齐备,加之
T, T,值的升降也非特异性,此是易造成误诊原因之一.细针
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以
重复穿刺,准确性高,是值得推荐的术前检查方法:而患者多
以甲状腺结节首诊,且与甲瘤,甲状腺肿,甲癌等之质地,硬
度不易区别,往往以上述疾病施行相应手术,此是误诊之另
一主要原因.本组27例均是女性,均以单例或双侧甲状腺
结节首诊,虽然有诉颐区疼痛,咽部不适等症状,但术前并未
考虑到桥本病之诊断以致误诊.至于桥本病与甲状腺癌的
关系,有证据表明;al,慢性甲状腺炎是甲癌的前期病变,两者
有共同的病因,即免疫缺陷与内分泌失调;另外,由干甲状腺
癌引发的腺体实质淋巴细胞浸润,慢性甲状腺炎可能合并淋
巴肉瘤,就是说,桥本病在临床与病理组织学改变上都是良
性的或缺乏典型的恶性表现,但存在潜在恶变倾向,部分病
例最后可演变成恶性.如临床确诊为桥本病,FVAB也支持,
甲状腺素片治疗无效者,要警惕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可能.
到目前为止,桥本病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
认为,这是一种不宜外科手术的疾病,主要用甲状腺素保守
治疗.手术治疗容易出现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
神经损伤等井发症.但是,王深明141指出,对于临床难以确
诊的桥本病,如合并有明显的甲状腺结节或甲亢和压迫症
状,即使怀疑桥本病,也应予以手术切除,因为许多甲状腺结
节可能是甲瘤,甲癌,甲状腺肿或需手术治疗的甲亢.公认
的手术指征是:当有气管受压影响呼吸,可疑结节庙变,颈前
疼痛加剧,伴随肿瘤及肿块过大,影响工作生活及美观,药物
治疗效果不佳,本人要求手术等.手术方案应个体化,对于
有明显气管压迫而无伴随疾病者,目前提倡的是只作甲状腺
峡部切除,以达到缓解呼吸不肠目的.若有伴随疾病存在,
则视术中冰冻切片报告作相应手术,良性疾病应尽可能保留
甲状腺组织,施行不必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将使甲状腺
功能丧失过多而致术后甲低发生.如证实甲癌存在,则按恶
性肿瘤标准施行手术.不管施行何种手术,术后均应长期甚
至终身口服甲状腺素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调整甲状
腺素剂量.

参考资料:http%3A//dl2%2Elib%2Etongji%2Eedu%2Ecn/wf/%7Ekjqk/lnxdlcwk/lnxd2002/0201pdf/020133%2Epdf&b=0&a=4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8-20
桥木病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近年来其发病率
呈上升趋势.该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无自发缓解倾向,误
诊率高.本文收集1942年9月一2001年8月,以甲状腺结节
施行手术,术后病理证实桥本病27例并对其误诊原因和治
疗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992年9月一2001年8月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
理证实确诊为桥本病的病例27例,全部女性,平均年龄38岁
(28一60岁),病程7天一12年,平均3.2年.全组病例均以
甲状腺肿为主要临床特征,分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4
例,甲状腺瘤8例,甲亢4例,甲状腺癌1例.结节质硬15
例,质中12例.自觉咽部不适1例,7例诉颈区疼痛,4例有
气管压迫症状,1例出现声嘶,1例并发颈淋巴结肿大.几毛
值正常18例,升高7例,降低2例.25例B超检查,均未提
示甲状腺炎
二,手术方式
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8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1例,一
叶甲状腺次全切除8例.
三,病理结果
全组病例为桥本病,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合
并甲亢4例,合并甲状腺滤袍状腺瘤2例.

四,随访
术后全组均口服甲状腺,根据甲状腺功能(TIT, )检测结果
调整甲状腺素剂量,随访1月一10年,未出现明显甲减表现.
讨论
桥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隐匿,症状
多样化,缺乏满意的临床诊断标准.有报道称川,凡遇有年
轻女性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韧或硬,有结节或表面不平
滑;甲状腺核素扫描示不规则凝集及稀疏;甲状腺B超示低
回声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CAb)和微粒体抗体(TMAb)阳
性,TSH增高则要考虑桥本病的诊断.甲状腺自身抗体
(TMAb,TCAb)的检侧结果对桥本病的诊断有高的敏感性和
特异性[tzl所以有将TMAb,TCAb阳性作为桥本病诊断的主
要依据.但由于基层医院对该相关项目检侧不齐备,加之
T, T,值的升降也非特异性,此是易造成误诊原因之一.细针
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以
重复穿刺,准确性高,是值得推荐的术前检查方法:而患者多
以甲状腺结节首诊,且与甲瘤,甲状腺肿,甲癌等之质地,硬
度不易区别,往往以上述疾病施行相应手术,此是误诊之另
一主要原因.本组27例均是女性,均以单例或双侧甲状腺
结节首诊,虽然有诉颐区疼痛,咽部不适等症状,但术前并未
考虑到桥本病之诊断以致误诊.至于桥本病与甲状腺癌的
关系,有证据表明;al,慢性甲状腺炎是甲癌的前期病变,两者
有共同的病因,即免疫缺陷与内分泌失调;另外,由干甲状腺
癌引发的腺体实质淋巴细胞浸润,慢性甲状腺炎可能合并淋
巴肉瘤,就是说,桥本病在临床与病理组织学改变上都是良
性的或缺乏典型的恶性表现,但存在潜在恶变倾向,部分病
例最后可演变成恶性.如临床确诊为桥本病,FVAB也支持,
甲状腺素片治疗无效者,要警惕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可能.
到目前为止,桥本病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
认为,这是一种不宜外科手术的疾病,主要用甲状腺素保守
治疗.手术治疗容易出现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
神经损伤等井发症.但是,王深明141指出,对于临床难以确
诊的桥本病,如合并有明显的甲状腺结节或甲亢和压迫症
状,即使怀疑桥本病,也应予以手术切除,因为许多甲状腺结
节可能是甲瘤,甲癌,甲状腺肿或需手术治疗的甲亢.公认
的手术指征是:当有气管受压影响呼吸,可疑结节庙变,颈前
疼痛加剧,伴随肿瘤及肿块过大,影响工作生活及美观,药物
治疗效果不佳,本人要求手术等.手术方案应个体化,对于
有明显气管压迫而无伴随疾病者,目前提倡的是只作甲状腺
峡部切除,以达到缓解呼吸不肠目的.若有伴随疾病存在,
则视术中冰冻切片报告作相应手术,良性疾病应尽可能保留
甲状腺组织,施行不必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将使甲状腺
功能丧失过多而致术后甲低发生.如证实甲癌存在,则按恶
性肿瘤标准施行手术.不管施行何种手术,术后均应长期甚
至终身口服甲状腺素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调整甲状
腺素剂量.
第2个回答  2005-09-02
  诊断
  统计我院收治的47例桥本病患者中,误诊31例,占67.4%。前10年由于缺乏特殊检查,诊断均依靠术中病理检查,共误诊24例,占82.6%。主要误诊的疾病是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后10年误诊及手术明显下降,主要在诊断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女∶男为6~10∶1。发病缓慢,病程长。当甲状腺肿大时平均病期可达2~5年。常无意中发现,有时有疼痛、肿胀不适和轻度压迫症状。初期可有低热。少数伴有甲亢症候群,称桥本甲亢。后期大多在起病后5年内,随病情进展,甲状腺破坏及纤维化,多数患者出现甲减,即桥本甲减,并可有粘液性水肿表现。甲状腺肿大是本病最重要的体征,甲状腺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肿大,质地坚韧、不平。中后期呈结节状,质硬。
  二、甲状腺功能试验:甲状腺功能试验是非特异性检查,其结果有助于了解桥本病不同时期甲状腺功能状况,早期可正常或亢进,晚期为甲低表现。T3、T4、FT3、FT4降低,TSH升高,131I摄碘率常降低,甲状腺扫描分布不均。由于碘有机化障碍,过氯酸钾释放试验阳性,其阳性率为60.2%,但要注意假阳性。
  三、免疫学检查:近年有报道认为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对桥本病诊断有特殊意义。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测定,95%的患者TMA明显增高,TGA在50%以上患者中明显增高,其滴度≥1∶2500可基本确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免疫(EIA)检测TGA和TMA,在患者中阳性率也高,如两者结合,阳性率可达88%。采用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测定,患者滴度明显升高,且可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可达数年或10多年。我院近10年对各类甲状腺疾病常规作甲状腺功能及TGA、TMA检测,使桥本病的误诊、漏诊及手术率明显降低。
  四、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桥本病呈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本组有12例是作此项检查才确诊。此方法简便,无严重并发症,在鉴别诊断有困难时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诊断手段。
  本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尚不统一,1957年Fisher提出六项诊断标准即:①甲状腺肿,质硬不平;②60%~70%患者血清中抗微粒体抗体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③血清TSH增高;④甲状腺扫描显示放射线分布不均匀;⑤碘过氯酸盐释放试验异常;⑥T4降低。其中2项阳性即可诊断本病,4项阳性者可确诊。我们认为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典型的临床表现+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

  治疗
  一、桥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替代疗法和免疫抑制药物。常用方法是口服甲状腺素40 mg,每日1次或3次。一般用药后3~4周产生疗效,3~6个月内甲状腺缩小至正常。甲状腺素维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00~150 μg,用药约2年左右。治疗效果一般满意。少数有复发倾向,需终生服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抗体产生,减轻淋巴细胞浸润,从而加速症状改善,使腺体缩小。如发病较急骤、甲状腺肿大明显、有疼痛的患者可加用强的松10 mg,每日3次,用1~2个月后递减、停用。
  二、桥本病一般不主张手术治疗,不适当的手术可促使甲状腺功能减退提早发生。只有发生下列情况时才考虑手术:(1)甲状腺肿大并有压迫症状,使用甲状腺素治疗后无明显缩小或继续增大,可行甲状腺部分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需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2)临床上不能排除甲状腺癌,肿块质地坚硬、境界不清、不对称、伴有声音嘶哑等应尽早手术探查。正确的方法是先作局部切除快速病理诊断后再定手术方式。若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为保持术后甲状腺功能,切除应限制在较小范围内。桥本病需手术处理的病人不多,只有错误诊断才造成不合理的手术。所以,在作各类甲状腺手术时,发现腺体苍白、质硬有细结节、切面呈黄白色时要想到本病,应先作腺体小部分切除,快速病理检查,以防甲状腺癌的误诊和桥本病的漏诊

参考资料: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lcwkzz/lcwk2000/0004/000404.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