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 儿子

如题所述

赵章(赵武灵王长子)

赵章(?―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惠文王异母兄,母韩氏。
赵章原为太子,因赵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但赵武灵王见赵章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由二子各自为王,但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其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国相辅佐。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君主之父)。公元前295年,赵章得知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在沙丘游猎,于是和田不礼趁机发动兵变,史称沙丘之乱,只杀死国相肥义,没杀死赵惠文王。将领高信率军平乱,赵章逃亡到赵武灵王行宫中,赵武灵王接纳他。后来公子成与将军李兑等从邯郸领兵前来增援,围困赵武灵王,将赵章诛杀,赵武灵王因无法突围,最后竟然饿死。
赵何,赵武灵王次子
赵惠文王(前308年─前266年),亦称文王,嬴姓,赵氏,名何,东周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次子。

其母便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因公子章的母亲和右效司寇田不礼发生了苟且之事,被赵武灵王囚禁于冷宫中,将太子章给废了,于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赵武灵王怕兄弟俩因权力而残杀,在前295年封赵章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6
赵章(?―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惠文王异母兄,母韩氏。
赵章原为太子,因赵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但赵武灵王见赵章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由二子各自为王,但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其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国相辅佐。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君主之父)。公元前295年,赵章得知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在沙丘游猎,于是和田不礼趁机发动兵变,史称沙丘之乱,只杀死国相肥义,没杀死赵惠文王。将领高信率军平乱,赵章逃亡到赵武灵王行宫中,赵武灵王接纳他。后来公子成与将军李兑等从邯郸领兵前来增援,围困赵武灵王,将赵章诛杀,赵武灵王因无法突围,最后竟然饿死。
第2个回答  2016-11-06
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即位时,年仅十二岁。五年后,为了与韩国结盟,他娶韩国宣惠王女儿为夫人,即赵惠后,生子赵章,立为太子。

后来,赵武灵王曾经在梦里梦见一位姑娘在弹琴歌唱,姿色美艳,嗓音凄婉。在一个饭局上,赵王把这个梦讲了,说很想见到这个姑娘。一个叫吴广的大臣听后,忙回家把自己的女儿孟姚献了出来。赵王见了,果然像梦中人。于是他又纳孟姚为妃,后生子赵何。

由于孟姚长相美丽,很受赵武灵王的宠幸,须臾不能离开。孟姚身上的人性丑恶一面开始膨胀,她逮着机会就向赵王说王后和太子的坏话,内容非常恶毒,比如讲赵惠后十分淫荡啦,赵章太子非常不孝顺啦,等等。

在沙场上大智大勇的赵武灵王,在女人面前却表现得极其弱智,公元前299年,就是赵军攻破中山国都城灵寿的那一年,赵武灵王把夫人赵惠后给废了,将宠妃孟姚提拔成为王后。同时,他又做出了一件毫无先例、惊世骇俗的改革举措,将王位直接传给了十几岁的幼子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而他自己号称“主父”,在正当年富力强之时,退居二线。

孟姚当上王后不久就死了,而她一死,赵武灵王对两个儿子的态度又有了明显的改变。公元前296年,也就是赵国灭掉中山国的那一年,赵武灵王又将废太子赵章封到代地,号安阳君。这位对改变政策有近乎狂热癖好的君主,甚至计划将赵国一分为二,让赵何当赵王,让赵章当代王,实行邦联制。

“一国两主”虽未实施,但把赵章叛乱的热情给鼓动起来了。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与赵章在朝会之后,一同到位于沙丘(今河北涿鹿县东南)的行宫游玩,他们在此各有一处宫殿。

赵章准备趁机武力夺权。他首先谎借赵武灵王之命召来赵何,企图杀赵何后自立。但还没杀掉赵惠文王赵何,叛乱之事就已败露。赵章等人为求生路,只好逃入赵武灵王居住的宫中。

赶来平叛的公子赵成和大将李兑立即包围了赵武灵王的宫殿,并将赵章等杀掉。但赵成和李兑在赵章死后未撤围。“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他们俩无疑想置赵武灵王于死地。因为这时法统上的国王是赵惠文王赵何,除掉赵武灵王,肯定符合赵何的利益。当然,这两人不愿背上诛君的恶名,便以围困的方法把赵武灵王逼死。“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最后历经三个月,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