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问题】土体的浮重度为什么是11而不是10? 土力学中常用到的土重度一般有天然重度(通常意义上的土重度)、饱和重度、干重度及有效重度(也称为浮重度)。分别表示单位体积的土分别在天然、饱和、干燥、湿润状态下的重量,反映了土在不同状态下质量的差异。 一般土体由三相(气、液、固)组成:空气、水及土粒,天然重度是天然含水率条件下土体的重度,等于土总重量(=空气+水+土粒)除以土总体积;饱和重度是当土孔隙全部充满水(或从地下水位以下取土)时,对应的天然重度即为饱和重度(此时土总重量=水+土粒);干重度是土的固相(土粒)重量与土总体积的比值;有效重度是当土浸没在水中时,土粒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土体重量需扣除浮力,即等于扣除浮力后的土粒重量除以土总体积。大小关系:饱和重度>天然重度>干重度>有效重度(或浮重度)。计算公式:有效重度=(土总重量-土粒体积*水重度)/土总体积=饱和重度-水重度(取10kN/m3) 一般地质勘查报告给出的是天然重度,未给出饱和重度,此时如何计算有效重度呢?可根据报告里的土三相指标(含水量、相对密度和天然密度)求出饱和重度,然后计算有效重度。 土的天然重度一般为17~20 kN/m3(含水量对应从低到高),由于饱和重度大于等于天然重度,所以浮重度保守取为11 kN/m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