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敏感期,家长哪几个错误行为,会影响娃说话,别再帮倒忙了?

如题所述

语言敏感期,家长哪几个错误行为,会影响娃说话,别再帮倒忙了?

效仿宝宝错误发音

宝宝刚学会说话,有的时候吐字不清楚,比如能把“狮子座”称作“狮几”,家长千万不要觉得非常有趣,就效仿宝宝错误发音。一方面,这么做可能会使宝宝觉得不正确的发音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假如家长微笑着效仿宝宝的发音,会让他觉得不好意思,可能不愿开口讲话。当宝宝吐字不正确时,家长应当尝试为他改正,宝宝一时半会改正不过来了也不要着急。此外,研究表明,处在双语教学自然环境的小孩比学习环境单一的小孩的思路更灵巧,家长能够把握住语言敏感期给宝宝整体规划另一种语言表达。比如,依靠益智类玩具让宝宝学英语,兼顾听、亲手做、沟通协调能力的玩具就特别适合宝宝。

发言太絮叨

家长在与宝宝说话时不要太快或者太絮叨。宝宝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大人对比也有很大差别,发言过快宝宝没反应过来,太絮叨得话只能消弱自信的力量,你说了很多,宝宝却完全并没有放在心里,乃至他听完还会觉得厌倦。在与宝宝讲话的情况下,家长应当口齿清晰,讲完以后看一下宝宝反应。

给宝宝当“汉语翻译”

宝宝刚开口说话的时候,家长不必当他的“汉语翻译”,反而是想让宝宝本人说,即便他讲错也无所谓,家长能够在一旁为他改正。多给宝宝开口聊天说话机遇,它的语言表达能力才可以不断提高,家长一直帮穷,很容易让宝宝过度依赖家长,丧失聊天说话兴趣爱好。

用家乡话跟宝宝发言

有的家庭是老人带娃,老人习惯性说方言,在与宝宝发言的时候往往会用家乡话。但刚学习说话的小宝宝,或是讲普通话比较合适,这就是我们在和人交流时统一应用的言语。因此,家中老人有说方言的好习惯一定要先改一下。等宝宝长大一些,再使他学习培训家乡话也来得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9
当孩子咬字不清时,家长千万不要模仿孩子的错误发音,这样可能会让孩子不肯开口。也不要跟孩子讲话太快,因为孩子对语言的接受能力是低于我们成年人的。
第2个回答  2022-10-19
模仿宝宝的错误发音;讲话太唠叨;给宝宝当“翻译”;用方言跟宝宝讲话
第3个回答  2022-10-19
父母过度帮忙造成宝宝语言滞后。表现:“宝宝,你要喝水吗妈妈帮你拿。”不少父母当孩子指着水杯的时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