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托孤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刘备托孤文言文

原文: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诸葛亮传》)

译文

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就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后主,对他说:“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

2. 文言文白帝城托孤的翻译

白帝城托孤 来历 白帝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

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托孤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守住成都,带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来到白帝城.进了永安宫,看到刘备病得不成样子,慌忙拜倒在刘备跟前.刘备叫诸葛亮坐在旁边,用手摸着他的肩背说:「自从得了丞相,我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只是由于知识浅薄,没听丞相的话,遭到今天的失败,实在后悔万分.看来我这病是难好了,我儿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你.」刘备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哭说:「望陛下保重身体.」刘备用眼睛看了看左右的将官,见马谡也在身边,就叫暂时退出,对诸葛亮说:「这人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对于他,丞相要慎重考察.」说完,刘备召集众将官到齐,拿笔写了遗嘱,交给诸葛亮,感叹地说:「我本想和你们一同消灭曹丕, 不幸中途分手.麻烦丞相把我的遗嘱交给太子刘禅,以后一切事情,都望丞相指点.」诸葛亮拜倒在地上说:「望陛下好好安息,臣等一定全力效劳,辅助太子.」刘备叫左右的人扶起诸葛亮,一手掩盖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腹的话要说.」诸葛亮问:「有甚么事吩咐」刘备说:「阁下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刘禅可以帮助就帮助,实在不行,你就作两川之主.」(历史上没有一个君王肯将皇位让给一个异姓人来当,哪怕他的儿子是个弱智,或者残疾,他都不会这样干.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夺权,又有这句话,蜀汉就要灭亡在他的手里)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 「臣一定尽力辅助太子,一直到死了为止.」说完,叩头出血.刘备又请诸葛亮坐在旁边,叫刘永,刘理到面前吩咐:「你们要记住,我死了以后,你们弟兄三个, 都要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一样,不能怠慢.」说完,叫两个儿子拜在诸葛亮跟前.接着又对众将官说:「我已把国家大事托拜给丞相,要我儿子待他像父亲一样,诸位也不可怠慢.」说完,双眼一闭,断了气.终年六十三岁. 托孤用意 刘备托孤时用意很深,虽然仅仅几句“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但是用意极其深刻,当时刘备清楚,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可以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

这个其实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能发现,刘备入川时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里,就是为了限制诸葛亮,避免其功劳太大而居功自傲。诸葛亮在加入刘备军团的初期也没有太大的权力,入蜀后,诸葛亮的地位甚至没有糜竺,孙乾等人高。

在刘备伐吴失败后,他马上想到的是现在国力衰败,势必会有人乘虚而入,夺取王位,而诸葛亮就是个最危险的人物,因为他在蜀国的威信太高了,怕有人怂恿他篡位。而后来的事实其实也证明了这个担心,在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任丞相,又让刘禅尊称为父,国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由他自己处理,几乎不会过问刘禅。

而六出祁山也是诸葛亮自己的想法,几乎也没怎么和刘禅商量。所以,可以说刘备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咱们姑且不论刘禅是否昏庸,但就诸葛亮的行为来看,确实是把自己凌驾在了刘禅之上。

孙权继位时年约十九,而刘禅是十七岁登基,两人的年纪大体相仿。但孙策死的时候,正值各路军阀混战、孙策势力东征西讨乘机扩张之时,其势力并未得到巩固,显然比不得早已扎稳根基的蜀汉政权,所以张昭受孙策临终嘱托后,其“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

权悲感未视事,昭……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等一系列的举动,比之刘备托孤后诸葛亮的作用,要重要的多。而论地位,张昭之于东吴不逊于诸葛之于蜀汉,再论发生年代也是孙、张在前,后世人等独推昭烈、孔明而漏桓王、子布,显然并非是记性不好忘记了此事,这掠人之美的举动,其用意只怕就是要让孔明专美于前。

因此认真说起来,此事并无什么值得大肆褒扬的地方,真要说也应该先说孙策和张昭才对。 另外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并非只找了一个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在侧。

刘备能把远在成都的诸葛亮召来托孤,说明他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和处理这个问题,因此托孤于诸葛亮、李严二人,并非是仅仅因为李严在身边方便之故,而是应该有其很成熟的考虑的,甚至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的。 我们知道,蜀汉政权的根基主要是由三个势力集团组成:占主导地位的刘备嫡系荆楚集团,前益。

3. 文言文白帝城托孤的翻译

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 来历 白帝托孤的背景是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

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当时诸葛亮在南方和孟获打仗,所以不曾随军。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刘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托孤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守住成都,带刘备的另外两个儿子刘永,刘理来到白帝城.进了永安宫,看到刘备病得不成样子,慌忙拜倒在刘备跟前.刘备叫诸葛亮坐在旁边,用手摸着他的肩背说:「自从得了丞相,我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只是由于知识浅薄,没听丞相的话,遭到今天的失败,实在后悔万分.看来我这病是难好了,我儿子能力太弱,不得不将大事托你.」刘备说完,泪流满面.诸葛亮也哭。

4. 永安托孤古文翻译

原文: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讣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位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译文: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

若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到:“我一定竭尽全力贡献我所有的才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说,后主对待丞相应当如对待父亲一样。

5. 文言文翻译:刘备托孤

亲爱的楼主:翻译为: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上一届的帝王)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咐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灭魏灭吴,统一中国。

假如继位的皇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流着泪说:“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刘备又召来继位的儿子告诫说:“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

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

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南征,到秋季就把叛乱全部平息了。军备充足,国家富饶,于是开始练兵习武,以待将来大举进军中原。

五年,率领各部军队向北出发,进驻汉中,临出发时,上疏了《出师表》。祝您步步高升期望你的采纳,谢谢。

6. 关于诸葛亮怎么死的文言文

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 长之过也。”维乃收剑。

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 令人来探视虚实。汝可急出迎敌。”

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引兵杀出寨来。夏侯霸见了魏 延,慌忙引军退走。

延追赶二十余里方回。孔明令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 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 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

切勿轻忽!”维哭拜 而受。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

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 图本。汝可依法造用。”

维亦拜受。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 须仔细。

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我死之 后,汝可依计行之。”

岱领计而出。少顷,杨仪入。

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 “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

孔明一一 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便连夜表奏后主。后主闻奏大惊,急命尚书李福,星夜 至军中问安,兼询后事。

李福领命,趱程赴五丈原,入见孔明,传后主之命,问安毕。孔明 流涕曰:“吾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

我死后,公等宜竭忠辅主。国家 旧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轻废。

吾兵法皆授与姜维,他自能继吾之志,为国家 出力。吾命已在旦夕,当即有遗表上奏天子也。”

李福领了言语,匆匆辞去。孔明强支病 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 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回到帐中,病转沉重,乃唤杨仪分付曰:“王 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我死之 后,凡事俱依旧法而行。

缓缓退兵,不可急骤。汝深通谋略,不必多嘱。

姜伯约智勇足备, 可以断后。”杨仪泣拜受命。

孔明令取文房四宝,于卧榻上手书遗表,以达后主。表略曰: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 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 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 奸邪,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 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 有赢财,以负陛下也。”孔明写毕,又嘱杨仪曰:“吾死之后,不可发丧。

可作一大龛,将 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 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

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 营缓缓而退。

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 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

懿见之必惊走矣。”杨仪一一领诺。

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 暗,摇摇欲坠。

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

众将正慌乱间,忽尚 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 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 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

孔明曰:“吾死之后, 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 之。”

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

时建兴十二 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后杜工部有诗叹曰:“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 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 里,于今无复雅歌声!”白乐天亦有诗曰:“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 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 泪沾襟。”

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 无已。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徒之汶山。

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 闻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后 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 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 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使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却说司马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