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或泉州的名人

如题所述

泉州名人

1.欧阳詹

欧阳詹,字行周,唐泉州晋江潘湖村人。

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是泉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官至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少时聪颖,唯一的爱好是读书和写诗作赋,年轻时由于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又有独特见解,写出来的文章语言优美精辟。

德宗贞元初年,他."文词崛兴",声名大振,浙江、福建一带许多人都知道欧阳詹的名字。

欧阳詹才高学博,著述颇丰,收入《欧阳行周集》里的赋、诗、记、传、铭、颂、箴、论、述、序、书等各种作品共140多篇。

他一生的德行、文章,对福建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福建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

2.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

俞大猷多才多艺。

他创造一套用楼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还发明了一种陆战用的独轮车。

他精通六经,博学宏文,著有《正气堂集》30卷,堪称明朝一代儒将。

俞大猷的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留在泉州和闽南等地甚多。

晋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

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书写的'君恩山重"四个大字。

厦门、武平、金门、海南岛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读书轩和纪念祠堂。

3.何朝宗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来,德化县隆泰乡后所村人。

擅长木雕、彩塑,尤其精于瓷塑,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他的瓷塑作品多见于佛道神像。

现存何氏作品寥寥无几。

目前北京故宫和上海、福建、泉州、广东等地博物馆收藏的何氏作品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的何氏瓷塑被列为国宝文物。

何朝宗在故乡积极从事瓷塑研究、创作和传艺活动,为德化瓷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德化瓷塑赢得高度国际声誉作出了杰出贡献。

4.李贽

李贽(1527一t602),字宏甫,号卓晋,又号温陵居士。

泉州晋江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李贽出生在一个 *** 徒的市民家庭。

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12岁中举人,30至54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20多年宦海生涯,使他认识到官场的种种黑暗,以及民反兵变、倭寇骚扰我东南沿侮等现实,深感明王朝内部的腐朽没落。

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

李贽这些进步的主张,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新兴市民阶层自由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5.何乔远

何乔远(1557~1633),字稚孝,号匪莪,晋江人,明末史学家。

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

何乔远与乔迁及友人杨文格、陈及卿、惠安诗人黄吾野结社,赋诗唱和,有"温陵五子"之称.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由于何乔远"立朝持正敢言",因而屡遭权贵排挤。

后因痛恨昏暗的官场,被弹劾,只好"自引去",回归故里专心著书立说。

在何乔远的十几部鸿著之中,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闽书》。

《四库全书》把《闽书》和《明文征》收存人目,并作了高度的评价。

《闽书》问世几百年来,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重视,如当代我国著名史学家张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日本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法国伯希和的《摩尼教传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竟相引用《闽书》的资料为证。

何乔远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治学精神和巨著《闽书》将永垂青史!

6.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石井人。

郑成功气宇轩昂,才思敏捷,聪颖过人。

21岁时以优异成绩名列榜首进南京国子监太学。

所作文章立意深远,词藻华丽典雅,且常于学余之际舞剑学射,1624年,荷兰殖民地者侵占台湾。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2.5万将士,经过8个月苦战,荷兰士兵弹尽粮绝,陷入绝境,只好挂白旗投降,沦陷了38年的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收复台后,郑成功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并有益于台湾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治理政策,为台湾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民族英雄郑成功 *** 的丰功伟业永垂青史!

7.施琅

施琅(1621-1697),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

年少时"有识度,膂力绝人",从师"习战陈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万人敌"。

在统一和分裂的大是大非面前,施琅最先站出来要求迅速实现国家统一。

施琅这一主张是从实际出发的,符合全国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充分显示了他急盼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和高人一筹的政治远见。

施琅入台之后,对郑氏集团不但不修旧怨,还亲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开辟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为国为民尽职,充分表现了施琅坦荡的胸怀。

施琅一生为国家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他是一位爱国将领,也是一个胸怀广阔的政治家。

他的爱国忧民的精神值得我们永久怀念。

8.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镇人。

新加坡著名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

他怀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兴学办教,乐育英才,为侨居国和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李光前出身贫寒,少时在故乡读私塾,勤奋刻苦。

1908年获清 *** 公费人南京暨南学堂,后转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学业完成后重返新加坡,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

清朝末年,加入孙中山先生倡组的同盟会。

1920年,与陈嘉庚的长女陈爱礼结婚。

1928年,李光前创办南益橡胶公司。

在艰苦创业与发展中,他形成一套融中西文化精粹于一体的经营之道。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企业遍布东南亚,成为新马工商界的杰出人物。

李光前不但是成功的企业家,更可贵的是他把经营所得倾心献给文化教育事业。

他认为教育不但在启发人类智慧,同时也在谋求个人和社会的生存,传递和发扬人类文化。

为了发展故乡的教育事业,创办"国光中学"。

50年代初期,他拨出巨资将梅山建成具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影剧院的侨乡文化学村。

李光前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获锝祟高的荣誉。

华侨教育家李光前名垂青史。

9.李子芳

李子芳(1910~1942),乳名清心,泉州石狮永宁岑兜村人。

爱国烈士。

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

17岁随乡亲飘洋过海,侨居菲律宾。

1927年秋,李子芳毅然回国求学。

1930年参加 革命,1932年4月, *** 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城,李子芳赶至漳州石码参加红军。

6月,随东路军进入中央苏区。

他先后被分配在红四军组织部和红一军团组织部担任干 事,经受第四次反"围剿"激烈战斗的锻炼与考验。

1933年4月加人中国 *** 。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李子芳跟随大军,参加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央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李子芳先后被提升为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并当选为军团党委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子芳担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

1941年 1月, *** 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李子芳不幸被俘,与叶挺军长等新四军数百名指战员被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

1941年7月,李子芳被押到敌人特设的囚禁室--石底监监狱。

同午他们组织的越狱斗争失败,敌人加强 了管制措施。

1942年5月,李子芳在狱中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

32岁的李子芳,为抗日救国的正义斗争,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事迹被收入中央《党史》一书。

10.司马文森

司马文森(1916~1968)原名何应泉,笔名有林娜、林曦等,泉州东街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9岁时到南洋谋生,12岁返乡读了几年小学。

1932年参加革命活动,次年加人中国 *** ,主编地下刊物《农民报》。

1934年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光明》、《作家》、《文学界》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

抗战初期,在上梅文化界救亡协会宣传部工作。

抗战胜利后,辗转广州,恢复《文艺生活》,又办《文艺新闻》这两家杂志被查封后,到香港任 *** 南方局文委委员、香港《文汇报》主编。

抗战时期著有长篇小说《南洋淘金记》(当时末出版)。

1952年被港英当局逮捕,获释后回内地,负责筹建作协广东分会,主编《作品》杂志。

I955年后调任外事方面的文化工作。

1958年任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

1962年回国担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西亚司司长。

1964年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

1968年在"文革"中含冤去世。

1970年 *** ,骨灰移葬北京八宝山公墓。

他的著作有:

1940年 《一个英雄的经历》(短篇小说集)

《粤北散记》(短篇小说集)

1941年 《寂寞》(短篇小说集)

1944年 《大时代的小人物》(小说集)

1948年 《蠢货》(短篇小说集)

1964年 《风雨桐江》(长篇小说)

1968年 《南洋淘金记》(长篇小说)

三明名人

黄连峒开发始祖巫罗俊

陈氏人闽始祖之一陈雍

功业卓著的廖前

黄连(宁化)建县创始人罗令纪

第一位闽籍福建观察使陈岩

公正廉洁的伍正己

辞仕从教的范子高

邓氏入闽始祖邓光布

附:邓光布入闽时间考证

沙县县治迁址的实施者曹朋

守土有责的卢珧

开泰始祖邹勇夫

刚直见忌的廖居素

三明境域第一位状元张确

文韬武略的郑文宝

乡贤尚书陈世卿

宋代

廉平正直的邓克谐

“循良”名宦张若谷

法治惠民的陈傅

图书学派的著名学者宋咸

建宁谢家四进士

风骨严峻的叶祖洽

闽学鼻祖杨时

铁面谏议陈璀

文采出众的罗畸

附:宋故殿撰罗公(畸)墓志铭

理学承前启后者罗从彦

不畏强权的陈渊

广惠将军显烈尊王谢佑

力主抗金的李纲

“阴骘积善”的林积

附:关于“阴骘积善”的故事

清名自重的邹荣、邹括兄弟

勤政廉洁的邓肃

附:邓肃《花纲石诗十一章》

鲠亮而有学识的张致远

“闽中三循吏”之一的陈麟

“孤风凛一生”的罗博文

沙县曹门双杰??曹辅、曹中

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

秉公执法的张敦义

一心钻研儒学经义的吴翌

南宋理学名儒刘刚中

刚正清廉的邹应龙

直言诤谏的邓驿

“严义利重然诺”的黄伯固

誓与城池共存亡的黄复

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晏梦彪

乐善好施的倪闪

崇尚理学的冯梦得

英勇抗元的雷三益父子

附:有关《雷三益传略》中的几个问题

元代

足智多谋的谢英辅

英勇善战的谢赐荣

效忠元朝的陈友定

附:有关《陈友定传略》中几件重大事件的考证

宁化农民起义领袖曹柳顺

保家护民的伍宗尧

明代

宫廷画家边文进

附:有关《边文进传略》的一些资料

高风亮节的邓文铿

参与编纂《永乐大典》的陈山

特赐状元张显宗

才猷卓拔的何道曼

热心善举的廖彦举

“三元”之师伍宁

明中叶农民起义领袖邓茂七

清高廉正的伍晏

潜心“有用之学”的叶元玉

“心清不顾仕囊贫”的黄钟

“梅岭三田”之一的田顼

靖边尚书詹荣

有振天揭地之气的林腾蛟

著名音乐家杨表正

勤政爱民的田瑁

“恭靖”尚书裴应章

提身严苦的田一俊

清廉耿直的邓向荣

开发桃源洞景区的陈源湛

惠政于民的李春熙

殿中执法的江日彩

兵部尚书李春烨

附:话说李春烨

刚方正达的伍可受

附:关于《伍可受传略》的两点说明

尽忠职守的严九岳

誓不效力清室的邱嘉彩

敢于为民 *** 的罗明祖

宁化才子李世熊

红颜薄命的景翩翩

清代

清节廉明的廖腾奎

淡泊仕途热心修志的邓文修

反清名士宁文龙

爱民良吏罗南星

体恤百姓的聂儆

刚介清高的江六瑞

办事公正勤奋的聂大勋

扬州八怪之一??黄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