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趴在安全气囊上睡大觉

如题所述

图为安全气囊。

新手上路

说到安全,人们经常习惯于把安全装置列在汽车上。如今的汽车越来越安全,安全气囊、ABS、EBT、ESP等安全装置数不胜数。这些设备的出现确实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但是没有厂家敢向你保证你开的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你的绝对安全。因此,仅仅因为你的车配备了齐全的安全设备,就很容易鲁莽驾驶,把自己推到危险的边缘。

出入平安是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心愿,但是事故却每天都有发生。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具备防范事故的意识和经验、技术才是提高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就撇开汽车的钢板厚度、ABS的版本号或者安全气囊的新技术不谈,看看最主要的主动安全装置???我们的大脑在指挥车辆的时候,是否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状态。

安全:最好的安全设备

不要过分迷信任何安全装置,它们虽然能大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但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其实如果你有很强的安全意识,那你就拥有了最好的安全装置。如果你能随时遵守交通规则,保持防御驾驶法,那么你就拥有了安全。

什么是防御性驾驶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想象成随时都有可能违规的人,在开车的时候给自己留下一个空之间的大行车法。示例:

1.当你超越一辆停靠在路边的公共汽车时,你要想到公共汽车前面很有可能会窜出刚下车的乘客,因此采用拉大与公共汽车的侧向距离、降低车速、鸣号等防范措施。

2.当你看到跟在你后面的一辆车从后视镜里消失了,但是没有出现在左右后视镜里,你要警惕他是从右边超车。这个时候,你应该继续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不要盲目向右倾斜。

安全面面观

保持良好的车况:保持良好的车况是安全驾驶的前提,尤其是制动系统、转向、灯光信号系统等与车辆安全直接相关的系统应始终处于正常状态。雨刮器、车窗除霜除雾装置、后视镜等配件不能容忍任何故障。安全带、安全气囊、ABS、EBD、ESP等被动和主动安全装置也不例外。轮胎和悬挂系统也与安全有关,所以需要经常检查它们的“身体状况”,如果有任何缺陷,就要及时处理。

了解车辆性能:要熟悉自己所驾车辆的性能,即使是借车或租车,也应当在路况允许的情况下试试这车的制动、加速、转向等主要性能,这对于处置紧急情况相当重要。不同型号的车辆在性能方面可能截然不同,例如你驾驶一辆重心低,而且轮距宽的轿车可能能从容地高速变线躲避障碍,但是如果你驾驶一辆重心很高的越野车则可能就会出现侧翻的危险,也许此时急刹车才是避开障碍障碍的更好办法。

遵守交通规则:方圆离不开规则,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创造。违章鲁莽驾驶不是勇气的体现,而是拿自己的安全去冒险。在给别人带来不便或危险的同时,我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

违章当中,最具危险性的行为可能是“超速”,“十次车祸九次快”的说法也许并不夸张,超速行驶令汽车动能增加,让驾驶员对意外情况的处置时间变短,而且车辆制动距离增加,稳定性变差,危险因此而增加。此外,闯红灯、逆行、越双实线行驶、违章掉头、变道不打转弯灯等都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违规动作,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一时的方便或者那么短暂的优越感,但是很容易"害人害己",奉劝各位切勿拿别人和自己的安全开玩笑。

谈驾驶体验

四不跟:不要紧跟在大客车、大货车、出租车和外地车后面行驶,如果迫不得已,请一定提高警惕,谨慎驾驶。大客车可能急刹靠站或者突然变道、而且那块头小车实在招惹不起;轿车千万别去追大货车高翘的车尾,吸能区可能根本没法起到作用,安全气囊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形同虚设,而且很多货车车况较差,可能刹车灯根本不亮;出租车司机经常"即兴"停车变道,容易让你措手不及;而外地车路况不熟,停车问路或者误入歧途的可能性比较本地车更大。

始终控制车辆:记住,不要让车辆处于你无法控制的状态。如果开车时心跳加速或手心出汗,不妨以轻松的节奏或方式开车,或者干脆下车休息一下。

预防是关键: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一定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自己积累也可以从老司机或者书本上得到,多总结积累,对于提高自己的预知能力有好处。例如,看到一只足球滚过马路,你应当想到可能会有一名小孩奔跑过来拾球,看到同向骑自行车靠右行的人回头张望,需要提防他突然左转或者掉头,或者右边车道上的车的前方有一障碍物,需要警惕它突然变向自己的车道。

让别人及时知道你的驾驶意图:正确使用信号灯,向别人示意你的驾驶意图。在实现意图之前就要打信号,不要同时打信号,比如已经开始合并线路的时候就打开转向灯,很容易被别人出其不意的抓住。此外,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让他人尽早发现或关注自己,也可以提高安全性,例如,在天色较暗时开灯,在离车太近时轻踩刹车点亮刹车灯提醒他人等。

成都商报

百万购车补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