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文科专业排名的安徽工程大学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中文名字:安徽工程大学
英文名字: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中文简称:工大 安工程
英文简称:AHPU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中路八号 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解放后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简称芜湖电校),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1972年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为安徽机电学院,1996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6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6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140万册。
工程大学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72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7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77.98%。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近年来有50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

工程大学现有学科涵盖工、理、文、管、经、法等门类,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4个学院(部)。
工程大学目前正向着以理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结合,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进。 工大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有9个一级学科和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设计艺术学、纺织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发酵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国家级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拥有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设有“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新技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建有“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安徽省生物制品与食品检测检验及其标准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电工电子学、大学物理、工科化学等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工程等3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有纺织工程、行政管理两个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建有现代分析中心和工程研发与训练中心。学校编辑出版《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和《安徽工程大学报》等刊物,其中《安徽工程大学学报》已被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选作收录源期刊。
工大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成绩显著。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达300余篇;获各类奖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达37项。学校还承担国家级和教育部科研项目70余项,省部级项目436项。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往,已同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合作内容包括接受外国留学生,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访问讲学,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进修或担任高级访问学者等。 安徽工程大学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与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学校改革和创新,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学校坚持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为社会发展与企业进步提供科技服务;以科研促教学,努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大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按照“三做”育人理念,努力造就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做学问的应用型人才。多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比赛中连续获得高级别的奖项;在国内外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大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校毕业生也因创新与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2.5%以上,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自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3万余名。 安徽工大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获得一系列荣誉,如学校被省委三部委授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2004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5、2006和2007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称号;2005年,学校荣获“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06年学校先后被评为“省高校先进教职工之家”和“全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并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学校荣获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还获得“全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授予“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2006-2008年全省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