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国家信贷角度谈谈房产对市场的影响

如题所述

  信贷政策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新政策”的出台,被房地产商称为央行十年来出台的最严厉的措施。房地产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大,但如果在发展中不谨慎,一旦出现问题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房地产开发中约70%的资金来自银行,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商品房贬值,空置房增多,以及银行贷款变成负资产等一系列问题。 一、新政策出台的背景 1.央行检查房地产信贷问题显现。 为了监控房地产信贷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9月30日发放的房地产贷款进行检查,共抽查房地产贷款20901笔,金额1468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3654笔,金额138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12158笔,金额44亿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5089笔,金额43亿元。调查发现违规贷款和违规金额分别占总检查笔数和金额的9.8%和24.9%,这一比例引起了管理层的极大关注。 2.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迅速。 根据央行的统计,1998年至2002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5.3%;1997年至2002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年均增长一倍以上,两者的增速都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速。2002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以及低价位住房供不应求和高档住宅空置较多等结构性问题。这种情况再次加大了管理层对房地产业出台“新政策”的决心。 3.央行今年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 今年上半年,央行两次统计均表明货币供应量过快。而近年来不少房地产巨头依靠银行信贷和不规范的土地批租暴富起来,近期某些房地产民营企业因为违规使得这一问题再次暴露。为保证房地产业今后的良好发展,为减少金融风险,上述几方面综合作用,就促成了管理层近期开始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来规范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发展(详见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见本刊6月号第33页)。 二、新政策预期的目标 1.保持供需平衡。 商品房供给与需求总体的基本平衡是房地产市场可持续稳健发展的前提,商品房持续严重的供大于求,造成空置率上升,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难以实现预期利润,并最终将企业风险转嫁到银行。相反,房地产需求过热,无论是实际需求还是投资投机需求,会在短期不断诱发抬高房地产价格,最终脱离市场实际需求能力而出现泡沫,而泡沫堆积的后果也是经济和金融危机。 在保持房地产总体供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还必须保持房地产内部的结构基本平衡,这是实现总体长期平衡的基础。目前特别要关注超过地区实际需求能力的高价房和别墅大量开发,而地区需求比较旺盛的中低价房相对紧张的状况。要通过利率、贷款期限、贷款投放时间和规模等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使房地产资金投向保持合理水平,以此促进房地产总体和内部供需结构的基本平衡。 2.避免大起大落。 从许多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发展经历看,市场大跌或崩溃的主要原因都是房地产短期内发展过快或过热,最终超过市场需求承受极限。 因此,必须使房地产稳健发展。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房地产投资短期内大幅度增长,商品房价格大幅度上升,就有过热的迹象。央行必须通过信贷政策的调控作用,使房地产市场保持合理的资金规模,避免资金过量涌入,避免企业超负债能力超计划规模的开发项目,避免借用信贷资金进行商品房投机买卖行为的大量出现,确保房地产业持续、稳步和健康发展。 3.防范金融风险。 房地产引发的金融风险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房地产企业大量倒闭而使银行贷款成为坏帐;其二是在企业虽没有倒闭,甚至整个行业还处于比较景气的状况下,由于银行贷款过多涌入房地产,造成整个信贷结构发生变化。贷款过于集中于一个行业,且大量信贷资金违规投资于房地产项目,不仅会降低对其他行业的支持,也会加剧风险的集聚。特别是后一种风险往往具有很大隐蔽性和麻痹性。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当房地产发展出现过热迹象时,虽没有出现危机,但也要超前预警,防范金融风险于未然。 4.兼顾公平和效率。 目前部分地区房地产开发中,高价房和别墅快速增加,在商品房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整个房价不断上升。高价房和别墅相对中低价房,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所以大为房地产企业追捧。而购买高价房和别墅的多为高收入者,个人收入支付能力比较强,银行也热衷为这些购房者提供按揭,为这些楼盘开发提供大量贷款。但这类购房者毕竟是市场需求的少数,目前突出的矛盾是中低价房比较紧缺,而这又是市场需求的最大部分。货币政策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原则,发挥经济金融调控作用时,也要体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必须关注市场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促使房地产社会需求处于比较公平的状况。反过来,只有市场需求主体的利益得到满足,市场中的高价房才有真正存在的基础,购买高价房者的资产缩水概率也会降低。 三、新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较单一,对银行金融支持依赖度过高。据估算,房地产项目中接近70%资金来自银行,部分项目银行资金比例高达90%左右,若全面严格实施该政策,将产生“急刹车”效应,可能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 1.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濒临困境。 今年上半年,仅上海就累计发放住房开发贷款198.7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270多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257.5亿元。若全面实施央行房贷政策,将直接导致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绷紧,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工,烂尾楼涌现。据业内有关人士估计:该政策实施将使约50%房地产企业陷入困境,70%以上的项目无法继续。 2.房地产消费势头受抑制。 该政策在限制部分高档住房和商业用房消费的同时,中低价住房消费由于事实上提高了预售门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据了解,目前北京房地产销售已有所影响,部分高档楼盘出现打折销售现象。 3.市场发展的信心受压制。 部分消费者可能形成价格下降预期,持币观望,延迟购房,削弱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和动力。 4.高档住房受到严格限制。 从新政策中不难看出,高档、大户型和别墅等住宅将受到银行贷款的限制,此类住房的供应量将有所减少。然而,正因为此类住宅的成本上升,供应减少,所以高档、大户型和别墅价格还将上升。 但从长期看,央行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会有利于夯实房地产公司的业绩,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目前,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长速度为32%,竣工面积增速为37%,而商品房销售增速为45%。随着管理层对房地产信贷收紧政策的实施,新开工面积增幅将回落,从而会引起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最终会消化掉大量存量房,降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空置率,长期看来会挤掉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分,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另外,系列措施的实行,经营不佳的地产类上市公司很可能会重新考虑调整业务,而品牌房地产公司会在这轮竞争中最后胜出,业绩也会大幅提升。 四、新政策的新动向 央行新政策的出台,已在房地产行业引起很大的反响,但新政策的具体实施还须各地分行制定各地区相应的“房贷实施细则”。然而,央行新政策出台后出现一些新动向应引起关注:一是央行将房地产信贷和其他金融信贷监管职能移交到银监会,而目前银监会刚刚成立,监督房贷政策执行情况的政策倾向尚不明朗。二是该政策的实施细则主要由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由于房地产企业和贷款银行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双向依赖,估计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缓冲空间。 五、房地产开发的对策 1.信托业将成为房地产企业新的资金源。 我国《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一年来,已有100个信托品种投放市场,均大受市场欢迎。作为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特殊纽带,在目前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下,信托业可以完成其他金融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中就包涵央行新政策中明文规定禁止的未获“四证”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贷款。因此,在新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商加强信托产品的设计和运用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发达国家70%的金融资产由信托业经营,尽管我国对信托业的界定有所保留,但市场份额依然诱人。 2.积极做好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 央行新政策的出台,无疑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打击和影响最大。中小型房地产商面临新一轮兼并重组,其手头的部分土地也急于出手,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可结合自身的房地产发展战略和国家的房地产政策,有选择地同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进行接触,通过兼并重组,为新一轮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房地产企业应注重吸引外资。 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改制时吸收外企入股和同境外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吸引外资。一旦和境外房地产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那么资金链就会非常牢固,因为国外的金融和房地产是紧密相连的,被统称是房地产金融。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2005年后外资银行就可向中国房地产企业贷款,将为我国房地产业注入大量资金。 4.房地产开发要注重政策倾向。 此次央行新政策的出台,受冲击最大的是“高档”、“大面积”和“别墅”等商品房。然而,新政策实施后因为此类楼盘开发量减少,开发成本增加和人们需求增长会使这类商品房的价格上涨,同中小型企业不具备此类商品房开发相反的是,有实力的大型房地产商在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积极涉足新政策实施后此类商品房的开发空间,其增值和盈利的机会可能大于以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