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岁之后,女人最好的活法,是什么样子的?

如题所述

在步入四十岁之后,女性活出最佳状态的秘诀是什么?
当我们初来这个世界时,我们双手紧握,试图抓住些什么,却发现一片空白;而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双手张开,即使拥有再多,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享受尘世间那短暂的几十载快乐时光。
曾经有一篇文章描述了女性的一生:幼年时,听从父母的安排;婚后,为家庭辛勤付出。有孩子后,为孩子而活。在几十年的岁月里,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为他人着想,直到生命即将结束,才想到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但剩下的时光已经所剩无几。《甄嬛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短暂,需得须尽欢才好。”如果以前我们一直为他人而活,那么从后半生开始,女性活出最佳状态的方式就是对自己好一点。
首先,我们不是所有人的精神寄托,我们只属于自己。在电影《剩者为王》中,舒淇扮演的女主角在三十岁的年纪,依然没有找到理想的伴侣。她想找到一个因为爱情而结婚的伴侣,而不是因为年龄到了,因为结婚而结婚。女主角的妈妈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儿被贴上“大龄剩女”的标签,所以一直催促她去相亲。在汽车上,母女发生争吵,舒淇崩溃地说:“不结婚难道还会判刑吗?这世界的歧视已经伤害我够深了,你不去质疑这个世界,还和这个世界一起来质疑我。”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担心被别人议论、贴标签,于是急急忙忙地将自己交托给了婚姻,但婚姻对于女性来说,只是一道附加题,做对了会加分,做错了也不会减分。那些所谓的婚姻优越感,其实更多的是我们自己努力得来的从容和坦然。我们几乎都不是谁的精神寄托,我们只属于自己。
其次,学会及早善待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有句话说,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序,是自己、爱人、孩子、父母。在并不漫长的人生中,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结婚后,为了生活的奔波,爱人也不会始终陪着我们;当孩子长大后,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不会始终依赖我们的庇护。因此,这一生,陪伴我们时间最多的只有我们自己。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特质叫做“付出型人格”,她们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别人身上,她们小心翼翼地为别人努力,但最终却发现,自己想要的并没有得到,时间留下的只是身心疲惫。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一定要讨好一个人,那么首选应该是自己,因为只有先对自己好,才能更好地爱这个世界。就像作家王尔德说的:“善待自己,是浪漫的开始。”
最后,只有自我价值的丰富,才能让我们活成最精彩的自己。去年央视春晚上,闫妮以一袭职业套装的形象出现,让很多人感到震惊,难以想象一个48岁的中年妇女可以将自己塑造得如此完美。她紧实的肌肉线条,是日复一日锻炼的结果,是一种散发着正能量的健康。闫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有时,人本身的控制还是必要的,有了控制,你会发现还有另一种风景。”曾经被嘲笑穿什么都显得俗气的她,如今一跃成为许多人赞叹的现代感,这是自我约束给她的最好回报。王阳明说过:“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总之,自我价值是自己给自己的,只有自我价值的丰富,才能让我们活成最精彩的自己。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自己好一点,即使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也没有,你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好好地爱这个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