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 手抄报题目 快!!!!!!!!!!!!!!!

贴近主题!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体例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五金》卷)。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锻》、《播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共18卷。包括当时许多,工艺部门世代相传的各种技术,并附有大量插图,注明工艺关键,具体描述生产中各种实际数据(如重量准确到钱,长度准确到寸)。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天工开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此外,在《论气》中,宋应星深刻阐述了发声原因及波,他还指出太阳也在不断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谈天》)。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在“五金”卷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特别是,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学方面,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宋应星刊印《天工开物》后,还曾任福建汀州府推官(1638)、亳州知府(1643)。 1644年明亡,他挂冠回乡隐居。由于他的反清思想,《四库全书》没有收入他的《天工开物》,但却在日本、欧洲广泛传播,被译为日、法、英、德、意、俄文,三百多年来国内外也发行16版次(1637~1977),其中关于制墨、制铜、养蚕、用竹造纸、冶锌、农艺加工等等方法,都对西方产生了影响,代表了中国明代的技术水平
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方法 下篇: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作品评价:《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如:此书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炼锌方法;“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一百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规律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尤其“骨灰蘸秧根”、“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 观当世之一二便知此书乃绝世天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28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体例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作者说是“盖人巧造成异物也”(《五金》卷)。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锻》、《播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共18卷。包括当时许多,工艺部门世代相传的各种技术,并附有大量插图,注明工艺关键,具体描述生产中各种实际数据(如重量准确到钱,长度准确到寸)。 《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天工开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此外,在《论气》中,宋应星深刻阐述了发声原因及波,他还指出太阳也在不断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谈天》)。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在“五金”卷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特别是,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学方面,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宋应星刊印《天工开物》后,还曾任福建汀州府推官(1638)、亳州知府(1643)。 1644年明亡,他挂冠回乡隐居。由于他的反清思想,《四库全书》没有收入他的《天工开物》,但却在日本、欧洲广泛传播,被译为日、法、英、德、意、俄文,三百多年来国内外也发行16版次(1637~1977),其中关于制墨、制铜、养蚕、用竹造纸、冶锌、农艺加工等等方法,都对西方产生了影响,代表了中国明代的技术水平
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方法 下篇: 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作品评价:《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如:此书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炼锌方法;“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一百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规律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尤其“骨灰蘸秧根”、“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
第2个回答  2010-11-25
神奇的古代工程
第3个回答  2010-12-03
腾飞的中国
第4个回答  2010-12-01
观古代惊人科技 古时科技现在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