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剪力墙墙身截面配筋没看懂,能解释下吗

如题所述

建议你仔细阅读11G101-1中第13~24页的说明。GQ1墙体厚度为300,其水平筋二层,均为14间距150;纵筋为二层,均为14间距150;8的拉筋(单肢箍按照水平450间距布置,纵向450的间距布置。DWQ1为地下室外剪力墙,轴线为4-1~5-1段墙体,墙体厚度为450,外部水平筋为14间距为100,纵筋为18间距为100;内侧水平筋、纵筋均为14间距为100,8的拉筋间距水平、纵向均为400。按照要求一般大于一定尺寸的应为多层水平、纵向筋。设计给定了就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施工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剪力墙的自动组合截面配筋方法;陈岱林,高航,刘建永/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对于剪力墙配筋,目前的结构设计软件常采用;1剪力墙配筋设计存在的问题;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一般有矩形、T形、L;分段式配筋方式的计算结果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某些软件给出了手动指定操作方式的剪力墙组合截面配;针对以上存

设计交流
Building Structure
剪力墙的自动组合截面配筋方法
陈岱林,高 航,刘建永/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91
[摘要]对于剪力墙配筋,目前的结构设计软件常采用单墙肢计算方法,该方法没有考虑端部翼缘墙及端柱的贡献,会导致某些情况下配筋不够,造成不安全的结果;而有时配筋又较大,不经济。依据规范相关规定,提出了组合截面配筋方法,该方法在进行正截面配筋计算时,自动考虑端部翼缘墙和端柱,按照组合截面进行配筋计算,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剪力墙配筋设计存在的问题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一般有矩形、T形、L形以及两端带翼缘的复杂截面等。结构计算软件一般对剪力墙采用细分的壳单元模拟计算,墙肢与墙肢之间、墙与其他杆件之间变形协调,其内力、位移、地震计算等都可得到理想的计算结果。但是在剪力墙的截面配筋设计环节,传统通用软件常不能按照T形、L形以及两端带翼缘的复杂截面配筋,因为软件虽然可方便地计算各单个墙肢的内力,但是要得到组合截面的组合内力却很困难。传统通用软件只能把组合截面分解为单个墙肢,并对单个墙肢按照矩形截面分别配筋,对墙肢相交处的边缘构件采用叠加各墙肢分别配筋的结果进行配筋。这种配筋方式称为分段式配筋方式。
分段式配筋方式的计算结果常常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对于带边框柱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最终配筋量是分两部分单独计算的:一部分为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暗柱的计算配筋量;另一部分为边框柱的计算配筋量,然后叠加配筋结果,并与相应规范构造要求比较取较大值,此种配筋方式常使配筋量偏大。业内很多专家多年来一直强调,对剪力墙采用分段式配筋方式并不合理。因为在某些情况下配筋不够,造成不安全的结果,同时在很多情况下又造成配筋过大的计算结果。可以说这种配筋方式既不安全、又不经济。
某些软件给出了手动指定操作方式的剪力墙组合截面配筋功能,是由人工指定相连的墙肢组成组合截面,再由软件对各墙肢的内力进行组合并进行配筋。这种配筋方式的主要问题是:1)软件对所选的墙肢都按全截面考虑,由多个墙肢组成的组合截面可能过长、过大,已经很难符合平截面假定的配筋原理,计算结果不可信;2)组合截面多为不对称截面,但是目前大多数软件不具备不对称配筋功能,而是按照对称配筋方式计算,配筋结果常常偏大很多;3)采用人工指定操作方式效率很低不实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研究给出了剪力墙的自动组合截面配筋计算方法。 2 规范对剪力墙的截面配筋要求
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4.3条规定,在承载力计算中,剪力墙的翼缘计算宽度可取剪力墙的间距、门窗洞间翼墙的宽度、剪力墙厚度加两侧各6倍翼墙厚度、剪力墙墙肢总高度的1/10四者中的最小值。《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2.13条规定,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从规范条文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剪力墙的配筋应考虑翼缘,而且考虑翼缘的长度有一定的限值,不应过长。
3 YJK软件剪力墙自动组合截面配筋过程
对带边框柱剪力墙,按照柱和剪力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配筋,即自动将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翼缘,按照工形截面或T形截面配筋。
对剪力墙的各个墙肢计算配筋时,考虑其两端节点相连的部分墙段作为翼缘,按照组合墙方式计算配筋。翼缘长度不应大于腹板长度的一半,且每一侧翼缘伸出部分将不大于4倍翼缘厚度;对于短肢剪力墙则自动考虑翼缘的全部长度。
如果两端的翼缘都是完整的墙肢,则自动对整个组合墙按双偏压配筋计算,一次得出整个组合墙配筋,见图1(a),例如短肢剪力墙。若某一端翼缘只包含翼缘所在墙的一部分,则对该分离的组合墙按不对称配筋计算,得出的是该墙肢配筋结果,见图1(b),对于不对称的剪力墙组合截面,若按对称配筋总是取两端较大值,必将造成配筋浪费。
(a) 完整的组合墙 (b) 分离的组合墙

图1 组合墙轮廓

作者简介:陈岱林,硕士,研究员,Email:[email protected]

Building Structure

设计交流
组合墙的计算内力是将各段内力向组合截面形心换算得到的组合内力,如果端节点布置了边框柱,则组合内力将包含该柱内力。
当鼠标悬停在任一剪力墙的墙肢上时,可以显示该墙肢配筋计算时采用的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不考虑翼缘时为矩形的单墙肢,考虑翼缘时则为组合墙的形状。由于长厚比小于4的墙肢按照柱来配筋设计,因此当该墙肢不满足双偏压配筋条件时,将显示为矩形的单墙肢。
图2 组合墙轮廓查询

相比传统软件选组合墙时只能选墙肢的整个长度范围,YJK软件在进行组合墙配筋时,自动考虑的翼缘是一个有长度限制的局部范围(如不大于腹板长度的一半及每侧伸出不大于4倍翼缘厚度)。 4 剪力墙组合配筋的原理
以往按照分段直线墙配筋时,每一单独墙肢配筋都是取其各内力组合中的最大值,而最大值一般不会在相连的各墙肢中同时出现,因此这种配筋方法一般情况下都会偏大。而剪力墙组合配筋时,先将各墙肢单工况内力投影至组合截面形心轴,再进行荷载组合,其分析过程如下。 (1)将各墙肢(柱)的内力组合至组合墙截面形心 图3为选取的两片垂直相交的L形剪力墙,两片墙各有自己的内力作用在形心处(细线表示的坐标系),组合墙的内力计算将各片墙的内力叠加至组合墙的中心(粗线表示的坐标系)。
第2个回答  2015-10-26
  一、YJK的两个对剪力墙自动按组合截面配筋的参数
在计算参数的构件设计部分,设置了两个对剪力墙自动按照组合截面配筋的参数,一个是“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另一个是“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
  1、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
勾选该项,则软件对带边框柱剪力墙按照柱和剪力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配筋,即自动将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翼缘,按照工形截面或T形截面配筋,这样的计算方式更加合理。
详细计算方法见用户手册第四章第六节剪力墙部分内容。
2、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
即是否按照组合墙方式配筋。
二、规范要求对剪力墙的截面配筋应按照组合截面进行
规范条文:
《混凝土规范》第9.4.3,…在承载力计算中,剪力墙的翼缘计算宽度可取剪力墙的间距、门窗洞间翼墙的宽度、剪力墙厚度加两侧各6倍翼墙厚度、剪力墙墙肢总高度的1/10四者中的最小值。
《抗规》第6.2.13-3,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
不勾选如上参数,即是以往的设计方法。以往的设计,对于带边框柱剪力墙,最终边缘构件配筋是先几部分构件单独计算,然后叠加配筋结果,一部分为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暗柱计算配筋量,另一部分为边框柱的计算配筋量,两者相加后再与规范构造要求比较取大值。这样的配筋方式常使配筋量偏大。
以往的设计,对于带翼缘剪力墙,软件在剪力墙墙柱配筋计算时对每一个墙肢单独按照矩形截面计算,不考虑翼缘作用。对于由墙肢相交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把各个墙肢的配筋相加得出的,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三、YJK的剪力墙自动组合截面配筋过程
勾选“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则软件对带边框柱剪力墙按照柱和剪力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配筋,即自动将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翼缘,按照工形截面或T形截面配筋。
勾选“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则软件对剪力墙的每一个墙肢计算配筋时,考虑其两端节点相连的部分墙段作为翼缘,按照组合墙方式计算配筋。软件对翼缘的考虑不一定包含翼缘的全部长度,有时仅考虑翼缘的一部分参与组合计算,即考虑的翼缘长度不大于腹板长度的一半,且每一侧翼缘伸出部分将不大于4倍翼缘厚度。但软件对短肢剪力墙自动考虑翼缘的全部长度。
如果两端的翼缘都是完整的墙肢,则软件自动对整个组合墙按照双偏压配筋计算,一次得出整个组合墙配筋,下左图即是。对短肢剪力墙将按照双偏压配筋计算。
如果某一端翼缘只包含翼缘所在墙的一部分,则软件对该分离的组合墙按照不对称配筋计算,得出的是本墙肢配筋结果,下右图即是。按照不对称配筋方式才能得到经济合理的配筋结果,因为对于不对称的剪力墙组合截面,按照对称配筋总是两端取大,造成浪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