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白酒为什么会变浑浊。?

如题所述

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风味成分,尤其以酱香型白酒含量居多。而白酒低温下变浑浊正是由于其中的高级不饱和酸以及酯类物质引起的,包括棕桐酸、油酸、亚油酸及其乙酯类物质。

这几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均为不饱和脂肪酸乙酯,性质不稳定,只溶于酒精,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也急剧降低,在低温下引起浑浊,甚至在低温环境下久置一段时间后,会凝聚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物。

所以,白酒在低温情况下出现浑浊或絮状物是正常的现象,不用担忧。而且,在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GB/T26760-2011)中也规定:当酒的温度低于10度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质或失光。10度以上时应逐渐恢复正常。

另外,低温下浑浊失光、有白色絮状物析出也正是纯粮酒的典型特征。

扩展资料:

酒的香气来源及判断原理:

高级脂肪酸乙酯是白酒香气的主要来源,没有这类物质存在,白酒就不会有各具特色的香气,也就不会有十二香型的白酒区分。这些脂类物质在白酒中占比只有2%,但总的种类却有几百上千种,十分复杂。

白酒根据主体香气区分香型,比如浓香型白酒主体香气成分为已酸乙酯,清香型白酒主体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因为不同脂类的微量组合,各种香型之间才各有千秋。    

如果酒里面没有这些脂类成分,白酒就只有味没有香,失去了一大半喝酒的乐趣;而且这些脂类成分会使酒体变得醇厚柔和,更好入口。

老酒之所以会越来越醇厚,也是因为脂类成分的含量增加。这些絮状物不仅会在低温下出现,如果白酒度数降低也会析出。因此就有酒中加水看是否变浑浊判断粮食酒的方法,使用的就是该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实测:网传白酒加水现乳白浑浊为好酒 是真的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酱香型白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4

白酒低温下变浑浊是由于其中的高级不饱和酸以及酯类物质引起的,包括棕桐酸、油酸、亚油酸及其乙酯类物质。

中国白酒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而严格意义上讲,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兑而成的配制酒则不能算做是白酒。

白酒中的有害成分醛类:

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

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发生急性中毒时,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

糠醛对机体也有毒害,使用谷皮、玉米芯及麸糠做辅料时,蒸馏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类含量皆较高。

白酒生产中为了降低醛类含量,应少用谷糠、稻壳,或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进行掐头去尾,以降低酒中总醛的含量。

扩展资料:

白酒的危害:

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化学名叫乙醇。乙醇进入人体,能产生多方面的破坏作用。

1、 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2、 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就是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3、 过度饮酒伤身,但是最伤身的是空腹饮酒。空腹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空腹饮酒还会引发低血糖,会导致我们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会出现心悸、头晕等现象。

此外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还有多方面的损害。如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能危害生殖细胞,导致后代的智力低下。常饮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_白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由于温度降低,白酒中的酸脂等微量物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白酒变得浑浊失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2-26
一般高档酒含有的香味物质在百分之一以上,低档酒低于一
这些香味成分在低温时溶解度降低,在白酒中呈现为极小的“小油滴”,表现为失光、浑浊。当适当加热,又会重新变得透明。
对口味几乎没有影响。
第4个回答  2010-12-27
气温太低,导致里面的成分出现沉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