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布局 工业布局 商业选址 学校选址 各考虑什么因素

如题所述

选址原则 一般应考虑:
1.适合全国和地区工业布局以及产品供需安排的要求;符合城市规划或工业区域规划;
2.尽可能节约占地面积,少占或不占良田、耕地;
3.企业生产所需的资源能够落实,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的供应经济合理;
4.有充足可靠的水源和电源;
5.交通运输条件比较方便、经济;
6.不污染环境,不破坏文物古迹,不妨碍文化、旅游及其他精神文明建设;
7.对拟建项目留有适当发展馀地;
8.地质条件较好,施工难度小,建设投资省;
9.项目建成投产后,经济效益良好。

选址方法
厂址选择可分两个阶段:首先确定建厂选址的范围,然后具体确定厂址最后位置的比较方案,提出选址报告。在中国,选厂工作可由筹建单位单独进行,通常则是按项目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规划、设计、地质、交通及地方有关单位联合进行。凡在城市辖区内选址的,要取得城市规划部门的同意,并且要有协议文件。不论单独选厂或联合选厂,都应对比选的各个地点,认真细致地收集有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有关的厂矿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方面资料,经过实地查勘,综合研究,进行充分的论证,再比较确定。

以上为前期工作

厂址选择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①确定选址范围和建厂地点。侧重考虑厂址的外部区域经济技术条件,包括:距离原材料、燃料动力基地和消费地的远近;与各地联系的交通运输条件;当地的厂际生产协作条件;供水、排水及电源的保证程度;原有城镇基础和职工生活条件;有否可供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业成组布局和城镇发展的场地;是否与城镇规划及区域规划相协调;土地使用费用、建筑材料来源及施工力量等。
②确定厂址最后具体位置。主要考虑项目设计任务书和厂区总平面布置的有关要求及投资约束条件。包括:厂址场地条件,如建设用地的面积与外形、地势坡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地震裂度、灾害性威胁(如洪水、泥石流等),土地征用的数量、质量及处理难度,厂址下有无矿藏等;

距水源地的远近和给排水的扬程;

修建铁路专用线与厂外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工程量与投资;

供电、供热设施的工程量及投资;

距已有城镇生活区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远近;

“三废”排放对城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环保费用等。

厂址一经选定,不仅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新建项目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建厂速度,并长期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经济效果。

制造业的范围很广,这上面描述的是通用的厂址选择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