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ita是一本小说吗?介绍一下!

为什么贴吧里Lolita是一种类型的衣服呢?

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995年创作的小说《Lolita》中的女主人公,后被动漫迷用于泛指低龄的可爱小女孩。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了解这部小说的同学应该知道,书中的女主角洛丽塔年仅12岁(后来在电影中被改为14岁),也就是说,以其作为代名词的“罗莉”,是只有幼女才可以配得上的称呼,对于生理年龄15岁以上(甚至年龄更小)的女孩并不适用。此外,罗莉的要素还有“天真无邪、惹人怜爱”,不过由于日本动漫的恶趣味,长着张幼女脸孔却同时具有一副肉弹身材的大龄女性角色毫不鲜见,致使漫迷们习惯于只要见到脸嫩或精神年龄幼齿的女性便称“罗莉”,这种情况目前也算是约定俗成。

《洛丽塔》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少女的畸恋故事。下面这段简介很清楚地展现了作品的主题之一——“在大学里靠教授法文为生的亨勃特人过中年,自从年幼时的初恋女孩死去后,心中总藏着一个温柔而猥亵的梦魇。那些十几岁的青春少女们对他有着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着这个隐秘的欲望,只是用颤抖的灵魂呼唤着那些肤浅狂燥的精灵们。 ”——性。而在日本的OTAKU(以后再讲)当中,“罗莉控”指“明明是成年男性,却对同龄的女性无情欲,只对低年龄层的小女孩有性方面的兴趣”这样的一种性取向,与《Lolita》中男主角的病态心理吻合。因此,“罗莉”这个词不光代表着年龄的幼小,本身还含有性暗示成分。在日文中,罗莉的汉字写法为“炉理”,在等级较高的怪叔叔们之间也会出现仅用一个“炉”字来表示的情况。与此相关的词语还有“光滑平坦”(没有体毛和胸部,指代幼女),“EROLI”(EROS+LOLI=EROLI),“PEDO”(Pedophile的简写,指恋童癖患者,在精神医学领域是性变态的一种)等……明白为什么说被这样称呼并不值得心花怒放了吧?

以此为卖点的出版物在二十世纪60年代的日本便出现了,1966年剑持加津夫推出罗莉写真集《NYMPHET·12岁的神话》(NYMPHET:原指山林水泽的年轻女神,在此指具有性吸引力的少女),同年诞生的还有罗莉杂志《少女爱丽丝》,而1979年在漫画同人志贩售会上面市的《CYBELE》则是日本最早的罗莉漫画同人志。受此影响,罗莉旋风开始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刮起,并对日后的动漫OTAKU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进入90年代,数量庞大的罗莉角色在动漫、游戏作品中蜂涌出现,最具代表性的有《天地无用!》中的莎莎美、《机动战舰NADESICO》中的星野琉璃、《Di·Gi·Charat》中的DEJIKO和《魔卡少女樱》中的木之本樱等。这些角色几乎可说主导了自1995年来日本ACG业的主流市场,致使之后的日本动漫作品中几乎每部都得有个罗莉角色,甚至整部都是罗莉,这一“盛况”使动漫迷们的意识逐渐从“小女孩并不等于罗莉”转化为“只要是小女孩就等于罗莉”,实在令人无语。

一方面,罗莉已经成为动漫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可爱的形象不遗余力地从读者和观众的口袋里掏出钱来,另一方面,跟罗莉联系在一起的却还有一些令人发指的事件。继1989年灭绝人性的“宫崎勤事件”之后,2004年日本又爆出因过度迷恋《魔卡少女樱》中的木之本樱而绑架杀人的“小林熏事件”,两案的受害者均是年纪幼小的女童,也即是所谓的“罗莉”…………因为宫崎勤事件的恶劣影响,当年日本的漫画作品在描画幼小的女性角色时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当然,丧心病狂的变态死几百次都不够,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喜欢女童角色的人都是带着猥亵的眼光来看待她们的,那些叫着“罗莉罗莉”的同学其实大多也都是在表达自己对某个人或角色的喜欢。不管你只取“罗莉”含义中年龄幼小的一项,还是对这个词的意义全盘接受,都可以这样说——今天,罗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们已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还有人看动漫,“罗莉”的市场就永远不会消失。

相关胡扯:

来讲一下前阵子举办的“洛丽塔大赛”的事情。

“2月8日—12日,首届LOLITA(洛丽塔)选举大赛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举行,在三楼天台上,满眼望去,多是这样的女孩——天真娇美的脸蛋、甜美纯净的表情,以及由大块的蕾丝边、泡泡纱长裙和精致的佩饰所堆砌的华丽衣饰,佐以太阳伞、玫瑰、熊宝宝等小道具,宛如西欧宫廷的小公主……”

首先参赛者基本都超过了罗莉的要求年龄(随便吐槽而已……),再来恐怕知道为何穿上满身蕾丝就成了洛丽塔的人也不是很多。《Lolita》于1962年被名导史丹利·库布里克(Stanly Kubrick)改编为同名电影,片名中译《一树梨花压海棠》(把苏东坡讽刺80岁的张先纳18岁小妾的诗拿来做片名不知是哪个牛人的绝妙想法)。当时影片中的洛丽塔曾穿着蕾丝紧身衣、有着宽大下摆的裙子和配有蝴蝶结的衣饰,使得这种装扮成为日后提及洛丽塔(恋童情结)时的一种典型印象。后来日本兴起洛丽塔风,服饰风格开始向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复华丽靠拢,比之电影中洛丽塔的装扮已升级了数倍不止。

日本电影《下妻物语》中的深田恭子扮演的就是一个对洛丽塔式服饰有着极深执念的女生,这全要托原作者岳本野蔷薇之福(这个称自己出生于“洛可可全盛期的1745年”的老男人被誉为日本洛丽塔教主)。现在的洛丽塔服饰可以分为古典洛丽塔 (ClassicLolita)、甜美洛丽塔 (SweetLoveLolita)和哥特洛丽塔(GothicLolita)三种,在服装搭配和化妆效果上各有分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一下看看。
参考资料:http://www.blogcn.com/u2/36/62/m_language/index.html?filelist=1&fpage=2#m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6
1955年,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那博科夫出版了小说《洛丽塔》.故事描述一位中年教授汉伯特不可救药的爱上了房东12岁的女儿洛丽塔,近乎病态的执迷把他引向毁灭的结局.由于小说的题材——乱伦/恋童——为道德社会之禁忌,因而该书岁广泛流传但却遭到持久而激烈的非议.小说在法国遭到短期禁毁,在美国迟至1958年才出版,在澳大利亚则直到1964年还被列为非法书籍
然而小说的影响之大可谓经久不衰,它曾获选纽约公共图书馆1995年"世纪之书"(books of the century)中"当代文学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modern literature)类,以及美国蓝灯书屋1998年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的第四名。"洛丽塔"一词甚至被收入词典,人们约定俗成的用它来形容极富诱惑力的早熟女孩(有人说Lolita这个名字原本指射的是查理卓别林的第二任妻子——未成年的女演员Lillita McMurray)."洛丽塔"本身已经外延为一种现象,一种"病症"
另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解读是,洛丽塔并不单纯是性的小说.它影射了以欧洲为代表的传统精英文化向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流行文化的臣服,或曰老迈的欧洲文明妄图通过劝诱年轻的美国文化而达到复兴,表达的是前者的悲哀无奈和后者的傲慢狂欢。

参考资料:http://ent.tom.com/Archive/2002/6/27-62434.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