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血糖怎么测测几次

如题所述

如何自我监测 将每天如何吃饭,如何用药,四段尿糖记录下来,将每1—2周完整地测一天4次或7次的血糖记录下来,将生活中特殊情况及其引起的血糖变化记录下来,这个监测记录反映的是您的病情最真实的情况,可以发现哪些事情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哪些事情可以使血糖降低,哪些事情对血糖无影响,从中可以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作为调整生活的依据,并为医生指导您正确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a.四段尿糖: 把一天分为四个阶段:睡觉——早餐,早餐——午餐,午餐——晚餐,晚餐——睡觉。分别将每个阶段的尿无论尿几次都留在一起,称为段尿,它体现每个阶段血糖从低→高→低的综合结果。 b.血糖: (1)早餐前血糖(指早晨6—7点的血糖,早8点以后抽的所谓“空腹糖”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义) 临床意义: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黎明现象)及降糖药远期疗效的综合结果(如果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2)午餐前、晚餐前、睡觉前血糖 临床意义:体现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病人良好控制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药的较远期疗效(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不是最低值)。 (3)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血糖。 临床意义:体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11.1mmol/L(≥200mg/dL)可诊断糖尿病,若小于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来确诊。 注意事项: ①餐后2小时指从吃第一口饭算时间。 ②既然体现治疗效果,故验血曰吃饭、运动、用药、生活中各种情况要与平常一样。 (4)夜间血糖 临床意义: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凌晨时才高的,两种情况的治疗不一样,故可以自行设计测测夜间血糖,如:0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5)随机血糖 临床意义:捕捉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 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低血糖后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梭莫基反应),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捕促低血糖的瞬间。若测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高血糖,则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还是本来就没有低血糖,两种情况治疗完全相反。 (6)餐后1/2—1小时血糖 临床意义: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饮料、西瓜、葡萄,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 测吃这些食品后短时间的血糖,如1/2小时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如苹果、梨、桔子等)血糖最高时的情况,应测餐后1小时血糖。 c.怎样做监测记录: (1)最好每天都测四段尿糖并记录下来,在没有条件存放段尿的情况下,最好每次排尿都用试纸测测尿糖并记录下来,这样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①无论是否用口服降糖药,还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当血糖未达标时,需至少每周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觉有血糖)。 ②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如果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2周最好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至少测一天4次血糖(即早餐前+三餐后2小时血糖)。 ③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如果血糖已达标,生活有规律,无特殊情况,每1—2周必须正规测一天7次血糖。因胰岛素剂量或种类的调整需依据一天7次血糖的结果甚至更多的结果,一天4次的血糖结果不够全面。 ④以前只测“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或早餐后2小时血糖)现在认为是不全面的,应当纠正。 ⑤医院门诊只能测早餐后2小时及午餐后2小时血糖,其他血糖的测试是满足不了的,需病人自己在家测试,故每个糖尿病病人必须自备一台血糖仪,并且随身携带,出门在外可按时测血糖,也可随时捕捉特殊情况下的血糖变化,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 ⑥购买血糖仪时不要图便宜,要“买好不买坏”。因不同厂家生产的血糖仪与试条是配套的,互不通用,故要买保证试条供应的血糖仪。 血糖值是以静脉血的血糖为标准,有些血糖仪测试值低于静脉血测试值,需要增加适当的比例,使用血糖仪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最好选用将测试值已修正好与静脉血测试值一致的血糖仪。 (3)将每天如何吃主食(总量及分配),如何用降糖药,四段尿糖,定期测的血糖及生活中的特殊情况,血压、体重,按日期都填到本监测记录本上。看病时一定要携带此监测记录本。 (4)定期到医院做有关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 ①糖化血清蛋白(GSP)可每2—4周测一次。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每2—4个月测一次。 ②肾功能、血脂、肝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正常者,每6个月—1年检查一次。 ③眼睛病变的检查(如眼压、晶状体、视网膜的检查)正常者每6个月—1年检查一次。 ④其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心理障碍等)应定期到相应科室检查与治疗。 ⑤若有相关疾病,要遵医嘱按时检查治疗,不要因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医生而不找其他医生看病,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时机。 糖尿病监测治疗记录表示范(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亚太地区治疗糖尿病达标标准(2002年5月)插表 控制指标 正常人 糖尿病 血 糖 空腹血糖(FPG)mmol/L ≥3.3-<6.0 ≥4.4-<6.1 ≥6.1-<7.0 ≥7.0 餐后2小时血糖(PPG)mmol/L ≥3.3-<7.8 ≥4.4-<7.8 ≥7.8-<10.0 ≥10.0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4--6 <6.5 ≥6.5-<7.5 ≥7.5 血压mmHg <130/85 <130/80 ≥130/80-<140/90 ≥140/90 体重指数(BMI)公斤/米2 男 18.5--23 <25 ≥25-<27 ≥27 女 <24 ≥24-<26 ≥2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5

对于糖尿病朋友来说,监测血糖是控血糖必不可少的事情。

通过监测血糖,帮助糖友们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让糖友们根据自己实际血糖情况做相应的措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实现优质的生活。

因此,监测血糖这件事情对糖友尤为重要。糖友们需要每日认真完成好。不只是单纯地记下上升或下降。更应该按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保证每次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但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准确测量血糖并不容易。因此及时了解一些测量血糖的误差来源很重要。

双手清洁不到位

部分糖友在测试前不洗手,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细节,因为在不洗手的情况下测量血糖,很容易导致结果不准确。

如果接触的是水果之类的食物误差会更大,比如说用刚吃完橘子的手来测血糖,那血糖肯定容易偏高,这是因为指尖血混入了橘子所含的糖分。

因此,千万不要嫌麻烦,在测试前建议糖友们用肥皂和温水洗干净双手。

采血针和试纸处理不当

需要注意的是采血针不可反复使用,很多糖友为了节省,往往重复使用采血针。

采血针一经使用,针尖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变钝,增加疼痛感,因此建议采血针不要循环使用。

另外,试纸也要注意储存,过期或是存放不当的试纸不可能测出真实的血糖水平。

每次测试时请使用和血糖仪配套的试纸,试纸应干燥、避光和密封保存,使用前要检查其保质期。

血糖仪使用不当

现在血糖仪的精确度已经很高了,糖友们购买有质量保证的血糖仪即可,但在使用时糖友要遵守说明书上的使用步骤,日常需要学会血糖仪的保养。

不论使用哪种血糖仪,在测血糖前做些准备工作:对准备扎针的手指从指根向指尖按摩5~6次,以让它变热充血,并可以下垂手臂10~15秒让它低于心脏水平,以更好地让血液充满指尖。

在采血过程中不要过分按摩和用力挤压扎针部位,以免挤出一部分组织液,对血液样本造成稀释。

扎针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手指前端三分之一处,让血慢慢溢出,从伤口部位冒出一个“小血滴”即可。可以将采血后的第一滴血轻轻用棉棒拭去,使用后面的血。

不理解测试结果

需要理解自己测量血糖的意义,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这几个时间段测血糖。

通常来讲,空腹血糖反应了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可以反映出饮食是否合理及药物剂量是否合适。

自己测血糖和医院测的数值不同是正常的,快速血糖仪允许有一定误差,医院测的血糖是用于临床诊断。

日常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是为了帮助大家掌握自己血糖变化规律,检测药物疗效、运动治疗和饮食控制的效果,帮助糖友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我是阿尔发无糖食品,希望可以帮到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