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5
夏朝(约为前200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史书记载夏朝有万国,所以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则认为,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文物(公元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所以其文化/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西周初期),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但是也不能否认夏朝的存在,因为如果当时的文字书写在一些不易保存的物品上,流传不下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商朝的存在也是因为甲骨和青铜器是容易保存的物品才得以证实.史书记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经过全面计算,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有一次很好的五星聚会,这可以作为估定夏代年代的参考.
[编辑] 争议
按照考古学的标准,夏朝的真实存在性不能确认,或者说,在有力的文物出土之前(如证明商朝存在的甲骨文),学术上不承认夏朝的存在,夏朝的存在仅现于后人的记录或者杜撰.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以及当代中国的某些学者眼里,没有文字考古实物的夏朝当作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不严谨的.可是另一批西方历史学家又多次批评中国历史、考古学界的疑古情绪过于严重导致对传说和神话的历史学价值发掘不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玮璋教授所说,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朝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而商代在此之前则和夏代一样是不被主流看法接受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目前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发现了距今3600年宫城,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比附近的偃师商代都城面积要大很多),还发现了距今3700年的车辙,已确认是夏朝时代的文物.中国政府已专门拨款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对夏朝的研究力度正在加大.学术界对二里头文化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由于迄今为止夏朝都城的考古实据尚未得到充分确认,所以夏朝的存在暂时只能靠古代文献来证明.
以徐旭生为代表的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目前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参考百度上的问题答案,可以多看看集各家的智慧!
第2个回答  2017-05-15
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一个夏朝吗?

从文献上来说,夏国是存在的,不可被推翻的。
虽然顾颉刚等疑古学派的同学很努力,但是只要一个证据,就可以把他们的所有空想都统统打翻了。
那就是春秋杞国的特殊存在。
杞国人是上古夏国的后裔 ,存有夏礼。
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但是由于杞国文献大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
“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殷朝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
孔子的意思是,他看到夏礼在杞国真实的存在了,所以他能说能形容,但是夏王朝没文献留下来,他没法征引说明。但夏礼是在杞国君臣上下间真实奉行的。
古人传递知识成本很高,学在王官,无用知识,尽可能淘汰。至少杞国在春秋是明明记载着,建一个国家千年骗你有个夏朝,成本是不是高了点。
至于杞国那有别于商礼周礼的特殊礼法——夏礼呢,重新发明一套有多难知道吗?
而且这么独特礼法传承千年,对于一个小国家,不去和周边国家接轨,成本有多高,大家更不妨想象一下。
总之,断言所谓的夏礼的礼法,只是一个传说。至少在孔子的眼里是不成立了。
一大堆先秦文献在,总不能说我们老祖宗个个都是骗子,诚心造假,而且还组成造假联盟统一战线。
礼法是一整套和国家政治制度紧密结合的东西,这么大的工程也伪造,那我只能哈哈了。
礼法和祭祀相关。
古代人最重祭祀,最重视祖宗之血食,杞国不可能去尊崇一个虚无缥缈的祖先。
所以推测周人为了灭商而创造出商人曾经灭了夏的这种政治动机,是不可能立的住的。
同学们也注意到,根据孔子的观察和学习,夏礼、殷礼和周礼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杞国一个国家,一个小国家,虽然没能将夏礼的文献保存下来,但却在国家制度上礼法传承上坚持了近一千年之久了。就证明夏国肯定是存在过的。
同时,细心的同学也注意到了,我一直在说夏国,不说夏王朝,又是为什么呢?
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还有结合文献来看,商王朝作为一个国家,他的政治制度设计还是有很多的随意性的,比如文官和武官之间还没有分开。比如对外战争组建最大军团很少超过万人以上。
那么假如在商王朝之前有一个夏国的话,这个国家恐怕未必有能够成为商周那样的天下共主,更可能的是和其他国家组建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共同体。
这样的国家适合称之为王朝吗?这样的国家到底有多强大。是不是真的如文献上所说的,已经牢牢的控制中原河洛之地,都是非常有疑问的。
是以,我们大可以断言,在商王朝之前,肯定存在着一个夏国。杞国的存在即是证明了。
但是这个夏国存在的同时,是不是中原并立着很多的大国,二里头的文化很可能并不是夏国而是其他国家的国都,都是非常可能的。
所以,轻易把一个长达四五百年的时间段,定义为夏朝,还是需要更多出土文物的支持的。
但没有之前,我们不妨存而不论。
当然,我写的《中国上古史》里头将夏王朝的历史写了两本书40万字,但是这主要是根据先秦诸子的文献整理出来的文献史观念史,并不是说夏王朝就一定真正存在。
至少,在目前,在整理先秦文献已经不能提供更多的进展之前,只能有赖于考古学上的推进了。
至于有人说夏商两大王朝同时并存。这个说法嘛?在我的《中国上古史》里头也有详见的说明,这里就不浪费大家时间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15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1-3]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4]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5-6]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7]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8] 。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9-11]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12]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13] ,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14] 豫西、晋南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釐清。[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18] 关于“夏朝”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19]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14]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20] 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起始。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21] 。[14]
夏族起源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
夏朝建立者启的父亲大禹像
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22] 其中《史记·夏本纪》与《大戴礼记·帝系》称鲧为颛顼之子,但很多文献都说鲧是颛顼的玄孙(五世孙)[23] :黄帝次子曰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名鲧,鲧之子曰禹,为夏后启(即夏启)父。[24]
这些记述表明,夏族很有可能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与炎帝的一支共工氏通婚形成的一个部落,夏部落一开始居住于渭水中下游,后东迁至晋南、豫西伊洛流域。[14] [19] [24]
第4个回答  2017-05-15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 ,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