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词是什么东西呢?

详细解释一下哈哈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形成于清代初叶,从北京的民间小曲演变而来,在京、津、冀广为流传。

歌词如下:

演唱:郭德纲

天为宝盖地为池 人生世上浑水的鱼 

父母养儿鱼生着子子孝孙贤水养鱼 

弟兄们(要)祥和鱼儿傍着水妯娌们和美水傍着鱼 

人生在世非容易妻似清风肉化泥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落平阳就被犬欺得了势的狸猫他患如虎

落了魄的凤凰不如鸡猛虎岂在当道卧

困龙也有上天时攒下了金山催命的鬼 

交下了朋友是护身的皮伸出了食指有长有短 

树木郎琳有高有低在这山上石头多玉石少 

世间人多君子稀我是劝诸位没有钱别赶您那看家狗 

有了钱别娶这活人的妻屈死三分别告状 

宁饿死别做这犯法地三条大路当么间儿走 

曲曲弯弯使不得阎王爷好比那打渔的汉 

无常小鬼是钩鱼的食 昨夜晚脱下了这鞋和袜 

不知道那今日清晨提不提花棺彩木量人的斗 

死后只剩下半领席空见那孝子在陵前奠了三杯酒 

谁见那死去的亡魂他把酒吃我是劝诸位 

趁着胸前有口气儿在积点儿德为点儿人修点儿好来这是赚地 

我一言唱不尽

扩展资料:

演唱形式

太平歌词撂地演出时代,有三种演唱形式:

第一种是一个人半蹲着,边撒字边唱,如《十个字》。

第二种是一个人站着独唱,如汪兆麟演唱的曲日,都是独唱。

第三种是两个人对口唱,大多是在地场上演唱整段曲目以后,为了再多向观众要些钱而加演的小段儿,有《一文钱》、《世态炎凉》、《文王卦》等。

起源:

太平歌词是用两片竹板伴唱的一种间北京民间小曲,是从莲花落的曲调演变成的。金受申在《北京风俗曲》中指出:“莲花落和什不闲腔调相同,实有分别,一个人手敲竹板唱的为莲花落。几个人分唱、加插科打诨的为什不闲,又名拆唱莲花落,有时,还可以加锣鼓。”

相传,清末慈禧太后经常宣召民间艺人进宫去演唱,有一次莲花落艺人赵星垣(艺名抓髻赵)进宫去演莲花落,慈禧听后太为夸赞,说:“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贤良,颂扬的是国泰民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2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形成于清代初叶,从北京的民间小曲演变而来,在京、津、冀广为流传。20世纪30年代较为流行,太平歌词一直被作为相声的四门基本功之一,也是相声艺人招揽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

太平歌词在“说、学、逗、唱”四门相声基本功中是“唱”的重要组成,太平歌词与常用作“垫头”的开场小曲不同,既可融入相声段子中,也可以独立演出。 

太平歌词约形成于清代初叶,流行于北京城区、郊区。张次溪在《人民首都的天桥》中说:“太平歌词演唱者,手持木板两块,用指合拍,歌韵多婉转。”

太平歌词后被相声艺人引入“唱”活,相声在明地演出时,于正式开演前或演出中加演。演唱时手持竹板两块,敲打出轻音、重音和连环点作为伴奏。

扩展资料

太平歌词是用两片竹板伴唱的一种间北京民间小曲,是从莲花落的曲调演变成的。相传,清末慈禧太后经常宣召民间艺人进宫去演唱,有一次莲花落艺人赵星垣进宫去演莲花落,慈禧听后太为夸赞,说:“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贤良,颂扬的是国泰民安。”遂赐名叫“太平歌词”。

太平歌词取材广泛,反映生活迅速,其曲调简单、短小精悍、易学易演、便于传唱,艺术表现力强。太平歌词的曲调并不丰富,但唱起来很难,拐来拐去的音调很难拿捏好。而且用的鼻音还很重,鼻音的运用增添了优美的音律。

太平歌词的唱词内容,有民间传说故事、劝世文和文字游戏三类。尤以第一类曲目最多。这种太平歌词和老调莲花落基本相似,由于它短小精悍、诙谐幽默,听众容易接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歌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太平歌词
百科名片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艺术的曲艺形式,约形成于清代初叶,其曲调是从莲花落演变成的,流行于北京城区、郊区。20世纪20年代就有艺人在露天(明地)演唱,它一直被作为相声的基本功,也是相声艺人招揽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

资料太多,详细资料请参考百度之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9457.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1、简介
  太平歌词是一种从属于相声的曲艺形式,约形成于清代初叶,从北京的民间小曲演变而来,在京、津、冀广为流传。
  20世纪20年代就有艺人在露天(明地)演唱,20世纪30年代较为流行,后来逐渐被埋没。它一直被作为相声的四门基本功之一,也是相声艺人招揽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为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中“唱”的重要组成,太平歌词与常用作“垫头”的开场小曲不同,既可融入相声段子中,也可以独立演出。
2、名称由来
  太平歌词是用两片竹板伴唱的一种间北京民间小曲,是从莲花落的曲调演变成的。金受申在《北京风俗曲》中指出:“莲花落和什不闲腔调相同,实有分别,一个人手敲竹板唱的为莲花落。几个人分唱、加插科打诨的为什不闲,又名拆唱莲花落,有时,还可以加锣鼓。”相传,清末慈禧太后经常宣召民间艺人进宫去演唱,有一次莲花落艺人赵星垣(艺名抓髻赵)进宫去演莲花落,慈禧听后太为夸赞,说:“他唱的是文武忠勇孝贤良,颂扬的是国泰民安。”遂赐名叫“太平歌词”。并召成喜、来喜等人到宫里任专职教习,教太监们演唱。传到官外以后,艺人们也沿用了这一名称。
3、演唱形式
  太平歌词撂地演出时代,有三种演唱形式:
  第一种是一个人半蹲着,边撒字边唱,如《十个字》。
  第二种是一个人站着独唱,汪兆麟演唱的曲日,都是独唱。
  第三种是两个人对口唱,大多是在地场上演唱整段曲目以后,为了再多向观众要些钱而加演的小段儿,有《一文钱》、《世态炎凉》、《文王卦》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