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规形同虚设,我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问到学生班中有没有班规时,有学生说:“校规就是班规。”有的学生说:“高一时班中有班规,只是加分减分。高二时班主任就没往出拿,但老师还管我们。”还有的学生说老师只管好学生。而有的老师说:“这学生就不知道学,我们的教育就是管理教育。”想到我的班级的班规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刚入学时,经过大家同意,拿一篇适合我班学生的班规作为自己班的班规,并且喷绘张贴于教室后墙上;高二班级调换教室时提到班规时学生只同意有班规,只能打印在纸上贴在墙上;高三时为高考而学习根本没提班规。
一些班规过于强调学生遵守纪律,而又遇到过于调皮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原谅学生一些小的过失,却又不能真把他怎么样;还有些班主任遇到学生违反班规,就对学生指责过头。不断出现的违反班规让学生越来越孤立,不断打击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用校规作为班规,更无法形成集体的凝聚力,使班级成为一盘散沙;还有的班主任只管成绩好的学生,这样做也纵容一些好学生。对“特殊群众”宽松,对其他学生严厉,造成对待学生的不平等。学生会在背后说老师很“势利”。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对立;有的班主任因为班规细则太多,加分减分对老师的工作量很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漏洞。一旦有一天感到厌烦,不能坚持到底,制订的班规就会有等于无而形同虚设。

高中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组成新的班级一定需要班规以加强班级的管理,但班规的制订不能以管住学生,让学生听话为目的。班规的制订应该以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更好地与周围的人相处,更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目的才对。

一旦遇到问题,班主任一定要少指责,令学生自我反省自己的错误为主,自我改正为主。只要学生能正确反省,就应该给予肯定。一般没必要追究学生的小错误,适当的宽容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容易亲近,更不会愿意给班主任带来麻烦。老师要相信学生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好,老师都不必过问。即使学生犯了校规(如上网吧),除自我反省,自我改正外必须严厉批评,该处分就处分,对于大错误不能姑息养奸、包庇容忍。在学生认识到错误有负罪感并且却又改过之决心时才能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纪录片《华罗庚》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华罗庚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而华罗庚却不承认自己是天才。甚至于初中数学都不及格。回忆起早年学习时期的生活,华罗庚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18岁。有志者事竟成,华罗庚成为享誉海内外著名的数学家。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等华罗庚的名人名句,了解了华罗庚的生平,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自觉。尤其有些贫困家庭的学生更能感到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学有所成。学生为华罗庚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并以华罗庚刻苦学习为自己的榜样。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通过一个勇敢的年轻女性的眼睛,见证了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和非人道行径。她以正义、勇敢、执着、求实的精神揭露了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暴行,还历史以真实,让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这场超过30万人丧生的大屠杀,却在战后因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甚至日方一再否认大屠杀的存在。让学生不仅铭记住了这段历史,也让学生感到沉重和对张纯如女士的惋惜和尊重。

应该以名人传记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爱国主义的教育增加学生历史责任感,榜样引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觉。教会学生做人,学生才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上进。这大概是到高三已不再提班规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7
杀鸡儆猴,抓一个范班规的严厉处罚
第2个回答  2017-08-17
对班规,学会科学的理性思维,从多角度、多视角加以审视。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本班的实际出发,将班规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个回答  2017-08-17
当然是要获取权限啊,不然一点用都没有!
第4个回答  2017-08-17
你有你的斑马线,我有我的人行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