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意像有何作用?又该如何运用

如题所述

1、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
2、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3、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4、确立篇意.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每个小节里还可以有小的意象加细内容,让读者更感觉身临其境.)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这类意象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是十分常见的,
如选入课本中的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说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夜景图,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意象直接拿来比喻头发,从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
舒婷的诗“我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作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臧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兴起对象,作者以这个形象来寄托不屈的民族个性和作者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是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意蕴,而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对比式组合 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