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过程图及图解

有丝分裂图解

减数分裂过程: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丝,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扩展资料

遗传学意义:

一、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2n(n为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条染色体变为n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二、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减数分裂是遗传学的基础。具体表现在:

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在子细胞中只具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正是基因分离律的细胞学基础。

2、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称的位置上可能发生片段交换,也就是父源和母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可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重组,这就是染色体上基因连锁和互换的细胞学基础。

由于减数分裂,使每种生物代代都能够保持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结果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

3、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2n条染色体变为n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13

减数分裂过程

注: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四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减数分裂中几个规律性变化曲线图

第2个回答  2019-07-13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全过程,详细讲述

第3个回答  2017-10-30
减数裂变例子:
158-19=158-20+1=138+1=139,
599-201=599-200-1=399-1=398,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0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