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运动的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汉服,即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华夏衣冠、汉家衣裳等,是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发易服而消亡,21世纪初开始复兴),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华夏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满清政权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汉民族进过一番血的反抗失败后,最终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汉服几近消失。

男子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汉族女装则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在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山装,汉族女子则习惯穿旗袍。

不过,中国大陆出现恢复汉服传统的新趋势,汉服又开始进入现实社会,各地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有汉服爱好者建立网站,昭示天下,加入者很快超过数万人;也有人在网上流传汉服设计,并建议教育部统一使用汉服做学位服。有人将此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

扩展资料

运动内涵:

汉服运动是民间发起的文化运动,主体参与人群以80后与90后居多,中坚力量是年轻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也有不少受周围亲友影响的儿童及中老年人加入。

汉服倡导者认为穿着汉族传统服装乃宪法赋予的权利,不应被某些势力企图冠以政治名号而加以破坏。

汉服运动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的。支持者以复兴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切入点来影响大众进而发扬传统文化的举动。其活动场域除组织及讨论活动计划的互联网外,多为大中城市所在的高等院校、具传统意义的事业单位、景点、公园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2

汉服,即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华夏衣冠、汉家衣裳等,是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发易服而消亡,21世纪初开始复兴),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华夏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九),满清政权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汉民族进过一番血的反抗失败后,最终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汉服几近消失。男子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汉族女装则保留汉族女性传统的“上衣下裳”制。在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汉族男子改穿西装、中山装,汉族女子则习惯穿旗袍。
不过,中国大陆出现恢复汉服传统的新趋势,汉服又开始进入现实社会,各地的汉服活动层出不穷。有汉服爱好者建立网站,昭示天下,加入者很快超过数万人;也有人在网上流传汉服设计,并建议教育部统一使用汉服做学位服。有人将此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现象。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1
汉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汉服自商周至明朝,几千年式样从未中断,但清朝建立后强行剃发易服,汉人服饰从此消失。清朝灭亡后,近代也有人倡议恢复汉服但由于国情时代背景等因素只停留在口头。2001年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汉服复兴成为可能。2002年2月14日陕西网友“华夏血脉”(赵军强)在新浪历史论坛发表了《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图)一帖,是中国当代第一次以“汉民族服饰”为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汉民族服饰的起源、特性和剃发易服历史。此文被转载到海内外多家网站和论坛上,三年存续期内点击量超过30万,唤醒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投身于民间汉服复兴,该文为汉服运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是汉服运动的理论基石,该文标志着中国现代汉服运动的开始。今天汉服这个叫法就是“华夏血脉”首先提出的,汉服就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