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科院历任副院长

湖北省中科院历任副院长

李达(任职时间:1958年-1966年)

  男,1890年出生,湖南零陵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第一任院长。
  1905年进入零陵永州中学。
  1913年、1917年两次留学日本。
  1920年夏回国,在上海同陈独秀、李汉俊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
  1921年主持中国共产党的上海发起组织工作,7月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宣传。
  1923年至1927年初,历任湖南大学法科教授,中央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并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编审委员会主席,农民问题讨论委员会常委等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主要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1949年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南军事委员会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
  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委会主任委员、临时党组书记、武汉分院院长,兼任湖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
  1961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院长。

  

伍献文(任职时间:1980年—1983年)

  男,1900年3月出生,浙江瑞安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学家。
  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7年获厦门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3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1932年至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教师兼研究主任。
  1934年至1944年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34年至1936年兼任中央大学教授。
  1936年至1937年兼任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
  1944年至1949年任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0年至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1978年至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1980年至198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1983年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名誉所长。

钱保功(任职时间:1983年—1985年)
  
  男,1916年3月出生,江苏江阴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科学家。
  1935年至1940年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武汉大学学习并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7年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多科理工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生院学习并获化学硕士学位。
  1951年转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员、橡胶研究室、高分子辐射化学研究室、高分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80年3月调到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任副院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3年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陈宏溪(任职时间:1985年—1993年)

  男,1931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研究员,遣传学家,中共党员。
  195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等职。
  1984年至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院长,兼任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水产遗传学会主席、副主席,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湖北省遗传学会理事、副理事长。第七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许厚泽(任职时间:1993年—1999年)

  男,1934年5月出生,安徽歙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共党员。现为国际地潮中心指导委员会成员、国际岩石圈计划性2.4研究组副组长、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
  195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程测量系。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
  1962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务。
  1979年12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至1997年被选为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3年至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2004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叶朝辉(任职时间:1999年—2007年)

  男,1942年3月出生,四川简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波谱学家。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究计划(973计划)综合交叉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量子调控研究”专家组成员;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波谱与量子电子学专业。
  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作访问学者。
  1985年至1986年分别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及 Cleveland医学基金会作访问学者。
  1984年至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副所长、所长及武汉物理与数学所所长等职。
  1986年至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8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获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9年9月至2007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耀仲(任职时间:2007年—2012年)

男,1952年9月出生,上海人,研究员。
1969年4月至1974年9月云南省宜良县知青。
1974年9月至1978年1月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学习。
1978年1月至1980年9月任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实习员。
1980年9月至1982年11月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1994年12月被评为中科院特批研究员。
1996年5月至2005年2月任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任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
2007年10月至2012年11月任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
2012年4月至今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03年1月至今任湖北省人大常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