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些朝代训练过大象冲锋陷阵?

如题所述

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几十万人去打南越,就遇到过南越的大象部队,别打的措手不及。

南汉还曾出动象军和北宋作战。

明朝大将邓子龙破象阵
讲起破「象阵」,倒是莫过于明朝骁将邓子龙。那是1583年,邓子龙被任命为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地区)参将,率兵反击由汉奸木邦部罕虔引入境内的缅甸侵略军。当时,缅军凭借十万重兵,尤其是浩荡的「象兵」、马队,所向披靡,涂炭百姓,危及云南全省。邓子龙临危受命,却不急不躁。不管敌人如何骂阵挑战、部下如何求战心切,他泰然自若。邓子龙到任后,先是遍察战场,筹谋降敌之良策。经过苦思运筹,他决定将敌诱人一狭窄的谷地,以扼制其「象兵」、马队的行动。这时,敌人有些不明底细,便派出说客,试图对邓子龙施以诈降,并查明有关军情和周围地形。邓子龙一眼就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便将计就计,不仅对说客款待备至,而且还任其在营区中随意走动察看,并指示将士们尽量显得松弛、涣散一些。说客看到,邓子龙的部队不足万人,而且武器不精、士兵厌战不羁,差点笑出声来。夜幕降临时,邓子龙又令部下在营中竖起两个巨大的纸糊怪物,里面点着油灯。说客纳闷地问;“这是什么东西?”邓子龙认真地说:“是「怯象灯」。敌人的象队见到此物必然后退。”说客把邓子龙的营地看了个够,暗暗窃喜,心想,这样的部队真是不堪一击,便趁夜不辞而别。其实,他的一举一动全在邓子龙的洞察之下。他几乎看透了说客的心理,通知各处哨卡,佯装打瞌睡,疲塌厌战,让说客安然离去。
敌军统领听了说客的禀报后,大喜过望,当即派出「象兵」、马队、步兵浩浩荡荡有恃无恐地直扑邓营。哪知,邓子龙早已在谷口、狭道两旁设下了伏兵。敌军一到,火弩齐发,利箭如雨……霎时,「象兵」大乱。此时,邓子龙的伏兵猛然蹿出,手持利剑长矛,怒吼着冲向敌军,专照长长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断鼻子的大象惨叫着乱窜,与马队相撞,人仰马翻。跟随在后的敌步兵还没明白过来,就被折返回逃的「象兵」、马队踩得血肉模糊。这时。邓子龙率大部队冲杀过去。入侵缅军一败涂地。后来,邓子龙率兵激战攀枝花,阵斩汉奸木邦部罕虔。这场英勇捍卫祖国边疆的驱敌之战永载史册。

评价
古印度亚柏格皇帝以三百只「象兵」战胜依托要塞坚守的八千余名敌兵,得力于充分发挥「象兵」的独特威力。宗悫将军以狮像模型,隐真示假,智退林邑国的「象兵」。邓子龙靠智勇兼备、运筹用兵,而打败凭借「象兵」、马队十倍于己的十万人的入侵大军。这一切都生动地说明:兵家水平的高低就看其扬长抑短的功夫。在沈石溪的小说中也有很好的描写。

大约在宋元之际,大象在福建消失。

岭南地区东部的野象在12世纪后便逐步消失,而西部地区野象栖息的时间较长,直到19世纪30年代,广西十万大山一带的野象才最后灭绝。从此野象退缩于云南一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9
中原的政权没有过,南亚和东南亚的王朝多一些,波斯也有。印象中拜占庭也有象兵,不过记不清了
第2个回答  2016-11-09
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在南亚 中国西南一部分 但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没有统一过中国 哪里来的大象
第3个回答  2016-11-09
公元前331年10月1日波斯帝国与亚历山大大帝的高加米拉会战,很可能是欧洲人首次面对战象。布置在波斯军队阵列中央的十五头战象给马其顿军带来极大的震撼。
据传,公元前600余年,印度就开始训练"象兵"
第4个回答  2016-11-09
  在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书中,都已有关于象的记载,商周时期可能就把大象用来打仗。如《吕氏春秋》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孟子·滕文公下》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等等。
  传说春秋吴国伐楚,楚曾出动大象抵抗,正史中未见记载。南朝和隋和林邑的两次冲突中对方曾使用了大象。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迈使用了象军参战,宋军初战不利。振武将军宗悫认为,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乃赶制了许多假狮子,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放出了假狮子,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另一次是隋朝仁寿末,派刘方为驩州道行军行军总管讨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战,刘方以诈败术,引大象跌入陷阱,复以弓弩射杀,从而获胜,一举攻占林邑国都。
  970年北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
  明初的灭蜀战役中蜀军也有使用战象的记载,据《明史·傅友德传》:“初,蜀人闻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悉众守瞿塘。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谓将士曰:‘援师远来,闻大亨破,己胆落,无能为也。’迎击,大败之。遂拔汉州,进围成都。寿等以象战。友德令强弩火器冲之,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
  中国云南等地民族多有使象者,《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乘象国,名曰滇越”。唐贞元十年,南诏王异牟寻欢迎唐使袁滋,就是“先饰象12头引前”,次才为马队、乐队。据傣文《泐史》载:公元1180年,傣族首领叭真统一西双版纳时,“有白象九千条”,可见象之多。《明史·云南土司》:“景东部皆僰种,性淳朴,习弩射,以象战。”明朝对云南的几次用兵,都有和土蛮战象作战的记载。如明洪武二十一年甲辰麓川之战、明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都曾遇到过象阵。其中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在山道间设伏,以劲弩火箭一举打垮番酋象群,并以击毙之象“烹以享士”,犒劳三军。天启年间,在平定滇东盗匪的一次战斗中有头象“喷鼻中泥水作云雾,直挫贼锋”,“复卷一悍贼掷天坠地,蹴踏如糜”,后此象中毒矢而亡,军民感动其功为它立象冢于马龙山南,并有墓志铭载其功绩,此墓至今仍存。李定国在云南抗清时,军中也用大象以作战和运输。
  相传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任命宗悫为振武将军,讨伐林邑国。林邑国王临危急令王牌军「象兵」部队迎战。这刀枪不入的庞然大物使宋军犹如现今的步兵遇见坦克,无法招架,死伤累累。但是,宗悫并不畏敌避战。他想到大象的劲敌是狮子,可是,又不可能马上驯化出一批「狮兵」与敌抗争,便灵机一动,命令部属连夜赶制了一批狮子模型,运到阵前,威慑敌「象兵」。这一招还真灵。当林邑国的「象兵」冲来时,大象猛见只只雄狮严阵以待,如临天敌,调头就跑,任凭驭手怎么鞭笞也不回头迎战。这时,宗悫一声令下,率兵紧迫不合,一举打败了林邑国。
  讲起破「象阵」,倒是莫过于明朝骁将邓子龙。那是1583年,邓子龙被任命为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地区)参将,率兵反击由汉奸木邦部罕虔引入境内的缅甸侵略军。当时,缅军凭借十万重兵,尤其是浩荡的「象兵」、马队,所向披靡,涂炭百姓,危及云南全省。邓子龙临危受命,却不急不躁。不管敌人如何骂阵挑战、部下如何求战心切,他泰然自若。邓子龙到任后,先是遍察战场,筹谋降敌之良策。经过苦思运筹,他决定将敌诱人一狭窄的谷地,以扼制其「象兵」、马队的行动。这时,敌人有些不明底细,便派出说客,试图对邓子龙施以诈降,并查明有关军情和周围地形。邓子龙一眼就识破了敌人的诡计,便将计就计,不仅对说客款待备至,而且还任其在营区中随意走动察看,并指示将士们尽量显得松弛、涣散一些。说客看到,邓子龙的部队不足万人,而且武器不精、士兵厌战不羁,差点笑出声来。夜幕降临时,邓子龙又令部下在营中竖起两个巨大的纸糊怪物,里面点着油灯。说客纳闷地问;“这是什么东西?”邓子龙认真地说:“是「怯象灯」。敌人的象队见到此物必然后退。”说客把邓子龙的营地看了个够,暗暗窃喜,心想,这样的部队真是不堪一击,便趁夜不辞而别。其实,他的一举一动全在邓子龙的洞察之下。他几乎看透了说客的心理,通知各处哨卡,佯装打瞌睡,疲塌厌战,让说客安然离去。
  敌军统领听了说客的禀报后,大喜过望,当即派出「象兵」、马队、步兵浩浩荡荡有恃无恐地直扑邓营。哪知,邓子龙早已在谷口、狭道两旁设下了伏兵。敌军一到,火弩齐发,利箭如雨……霎时,「象兵」大乱。此时,邓子龙的伏兵猛然蹿出,手持利剑长矛,怒吼着冲向敌军,专照长长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断鼻子的大象惨叫着乱窜,与马队相撞,人仰马翻。跟随在后的敌步兵还没明白过来,就被折返回逃的「象兵」、马队踩得血肉模糊。这时。邓子龙率大部队冲杀过去。入侵缅军一败涂地。后来,邓子龙率兵激战攀枝花,阵斩汉奸木邦部罕虔。这场英勇捍卫祖国边疆的驱敌之战永载史册。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