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存在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国企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存在的问题:
1、有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资本经营牵涉到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和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但目前的政策不配套,不能形成整体的合力。首先,有关并购的法律针对性不强,原则性规定多,具体规定少,因此在实际执行中难以操作,如对国有企业产权交易行为的批准部门及程序,对国有企业兼并和被兼并中的资产处理都存在此类问题。此外,税收安排、人员安置问题的规定也不明确,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无具体实施细则。其次,我国税法规定企业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交纳所得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资本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再次,土地的使用权是否作为企业资产同时参与资本经营,目前存在不同看法,有关法规政策亦属空白。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转型后其资本市场的建设并不完善,加上我国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起步较晚,运行机制不规范,导致企业的资本市场发育步伐缓慢。具体表现在产权交易市场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的规划,再加上政府的外部的强大推动作用,使产权交易缺乏规范性,政府立法的滞后性导致了全产行为的不规范性等。行政化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首要制度缺陷,由于政府的严重介入,导致我国证券市场的行政化发展。另外国有市场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性。证券市场的产权关系不明确,没有主体的市场主体,缺乏正常的市场竞争价格,不能参与市场的 有效竞争,这都是我国证券市场资源流失和资源组合不健全的表现,为我国的国有资产不良运营埋下了根深蒂固的根源。此外,我国的国有企业证券市场结构普遍比较单一,缺乏重要的证券制度。例如,我国的证券市场只有股票和证券等现货市场,期货或是其他金融产品比较缺乏。最后,对比其他企业的证券市场,国有企业的证券交易严重缺乏价格市场基础,在证券市场上价格没有竞争优势,不具备完善的市场机制,资本运营市场的起落不能正确的表达供求关系,价格失真,不能担当起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
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普遍不健全。社会统筹层次低,管理和服务的程度不高。在社会保障制度中,除了养老和失业保险,其他保险失业均在试点阶段,没有全面统筹计划,覆盖面积狭隘,待遇水平严重存在偏差,企业负担比较大。
2、资本市场不完善
(1)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内部结构不合理,债券比例过高,股票比例过低,融资总量中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不足10%,而在直接融资中股票仅占5%,债券占95%;在金融机构的资产中证券比例过低,1996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万亿元,股票债券余额仅为6000多亿元,两者之比为10∶1,而发达国家为1∶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在2∶1左右;此外,股权结构也存在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而公众股和内部职工股过少的缺陷,造成了资本经营的困难。
(2)资本市场功能的缺陷主要表现:资本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作用都没有得到发挥。
(3)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中也存在投机过度、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和真实性等问题。

2.7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
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互为补充,是资本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产权市场可以把优势企业的壮大和劣势企业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使国有资本的潜能得到发挥,实现其增值和保值功能,而目前除上市公司的产权有固定的交易场所,非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整体拍卖、出售、购并、产权和股权转让、无形资产转让和交易,由于没有形成统一高效功能齐全的产权交易市场而难以进行。
定位政府职能 关于政府在资本经营的过程中职责不明确的问题,我们应该这样来定位政府的职能:政府必须具备宏观经济管理 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空间和环境,同时,还要完善市场体系,监督市场的运行和维护各种经济的平等竞争。管理国有的资本和监督国有资本经营。
2.8缺乏规范的投资银行
中国的资本经营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企业家长期从事生产经营,短期内难以掌握资本经营的动作方式,需要一批规范化的投资银行提供资本经营的中介服务,而目前投资银行开展的仅仅是证券经纪、承销业务,新兴的资产重组、公司购并、财产信托、项目融资等则较少开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12
由于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发展的时间尚短,而且国有企业在所有制、经营体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如产权不 明晰、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