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阿甘正传 中的阿甘是真实人物吗?

如题所述

不是真实人物。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阿甘是一个美国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着美国的国民性,而且他还参与或见证了美国50年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阿甘见证了黑人民权运动,上了越战前线,目击了水门事件,参与了开启中美外交新纪元的乒乓球比赛;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猫王最著名舞台动作的老师,启发了约翰·列侬最著名的歌曲,在长跑中发明了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口号。影片的表层是阿甘的自传,由他慢慢讲述。阿甘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

这种视觉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到生动的暗示:一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和马路,最后落到阿甘的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又有必然性。汤姆·汉克斯把阿甘从历史的投影变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个占据着成年人躯体的幼童、一个圣贤级的傻子、一个超越真实的普通人、一个代表着民族个性的小人物。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所以说呢,是没有原型的,只是个代表而已。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2014年9月5日,在该片上映20周年之际,《阿甘正传》IMAX版本开始在全美上映。

扩展资料: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大学毕业后,阿甘又应征入伍去了越南。在那里,他有了两个朋友:热衷捕虾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长官邓·泰勒上尉。这时,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在战争结束后,阿甘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在一次和平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说到就要做到”这一信条的指引下,阿甘最终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他的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的名人。他告发了水门事件的窃听者,作为美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猫王和约翰·列侬这两位音乐巨星也是通过与他的交往而创作了许多风靡一时的歌曲。

最后,阿甘通过捕虾成了一名企业家。为了纪念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股份给了布巴的母亲,自己去做一名园丁。阿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纯朴而善良。

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醒来的阿甘木然坐在门前的长椅上,然后突然开始奔跑。他跑步横越了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

在奔跑了许久之后,阿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收到了珍妮的信。他立刻去见找她。在公交站台候车时。 阿甘向他人讲述了他之前的经历。于是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

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阿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经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甘正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0

电影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真实的人物。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只是因为想跑步,结果几次穿越了整个美国。现实中也真有其人,这便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Stan Cottrell。他出生于1943,传说童年的他个子很矮,智商也不高。

12岁那年,在赢得当地的一项100码短跑竞赛后便开始了他漫长的跑步生涯。跑步几乎为Stan赢得了一切,比如他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的原因是“because of your running”。

自1955年起,Stan Cottrell跑完了相当于环绕整个地球的7.5倍多的路程。他曾两次长跑穿越美国,80天穿越欧洲12个国家,两次穿越多米尼加共和国,两次穿越越南,1984年长跑穿越中国。

其中,1979年他打破了在24小时内完成了长跑距离最长167英里的纪录,并于1980年创造了48天内跑步穿越美国3103英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的传奇故事无不感动着所有能在故事中发现自己缩影的观众们,阿甘凭借其美好的精神品质被无数观众引以为学习的榜样。

本文将通过介绍阿甘传奇的人生故事,从而侧面揭示美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和美国的政治矛盾激化等现象。通过深度剖析阿甘的性格更进一步指引所有在人生道路上奋斗的青年人一个明亮的方向。

扩展资料:

电影《阿甘正传》为我们成功塑造了一位先天弱智的“低能儿”阿甘的励志人物形象。阿甘拥有强大的人格魅力:通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远对生活充满感恩和爱。

阿甘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丝毫没有功利心理,简单地做好每一件事。阿甘没有世俗观念,对世界上任何人都平等相待。阿甘的无私善良使他挣脱了复杂思想的束缚,并收获了他一生中难得的纯真友情。

美国的种族主义歧视已经在美国社会上根深蒂固,阿甘所就读的亚拉巴马大学仅仅允许两名黑人进学校,就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

阿甘仅仅是为一名黑人同学捡了一本笔记本,在电视直播时,许多美国人目睹这一场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阿甘恰恰就这么做了,他并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白人都排斥黑人种群,他只是用本能在帮助别人而已。

正如阿甘有一位最好的黑人朋友布巴一样,阿甘并不在乎所谓白人眼里的种族歧视,阿甘很单纯地认定布巴曾经在大巴车上并不嫌弃他请他一起坐,布巴在阿甘的心里就是最好的朋友,布巴没有因为阿甘是白人而对阿甘产生愤恨,阿甘没有因为布巴是黑人而对布巴存在偏见。

阿甘与布巴之间拥有的就是跨越种族歧视的隔阂而难能可贵的友谊,阿甘和布巴在许多“正常”的美国人眼里都会被认为是“笨蛋”,但正是这两个常人眼里的“笨蛋”才摆脱了愚昧的种族歧视的束缚,做出了在那个年代里最为正确的选择,成全了这段无比真诚坦荡的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甘正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06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阿甘是一个美国人的典型,他的身上凝聚着美国的国民性,而且他还参与或见证了美国50年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阿甘见证了黑人民权运动,上了越战前线,目击了水门事件,参与了开启中美外交新纪元的乒乓球比赛;在流行文化方面,他是猫王最著名舞台动作的老师,启发了约翰·列侬最著名的歌曲,在长跑中发明了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口号。影片的表层是阿甘的自传,由他慢慢讲述。阿甘的所见所闻所言所行不仅具有高度的代表性,而且是对历史的直接图解。这种视觉化的比喻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中得到生动的暗示:一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和马路,最后落到阿甘的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随意而又有必然性。汤姆·汉克斯把阿甘从历史的投影变为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阿甘是一个占据着成年人躯体的幼童、一个圣贤级的傻子、一个超越真实的普通人、一个代表着民族个性的小人物。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所以说呢,是没有原型的,只是个代表而已。
第3个回答  2017-02-06
不是~这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原著作者温斯顿·葛鲁姆
第4个回答  2017-02-06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