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护理工作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常用的护理工作方法:
(一)个案护理
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一名护理人员负责一位病人全部护理的护理工作方式。适用于抢救病人或某些特殊病人,也适用于临床教学需要。这种护理方式,护士责任明确,并负责完成其全部护理内容,能掌握病人全面情况,但耗费人力。

(二)功能制护理

以工作为导向,按工作内容分配护理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司其职。它是一种流水作业的工作方法,护士分工明确,易于组织管理,节省人力。但工作机械,缺少与病人的交流机会,较少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需求,护士较难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

(三)小组制护理

以小组形式(3~5位护士)对一组病人(10~20位)进行整体护理。组长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病人的护理。这种护理方式能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能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但护士个人责任感相对减弱。

(四)责任制护理

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病人为中心,要求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方式,责任护士的责任明确,能较全面地了解病人情况,但要求对病人24小时负责则难以实现,且文字记录书写任务较多,人员需要也较多。

(五)综合护理

综合护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在护理哲理、护士的职责与评价、标准化的护理计划、病人教育计划、出院计划、各种护理表格的填写、护理质量的控制等方面都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水平及质量。它融合了责任制护理及小组护理的优点。综合护理是一种通过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最恰当地选择并综合应用上述几种工作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既节约成本,又高效率、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种工作方式既考虑了成本效益,又为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一个人生病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5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护师是护理人员的初级技术职称,相当于住院医师或助理工程师,可以是大专学历的护士工作三/五年后通过考试获得,也可以是护理本科生在毕业后工作满一年后通过考试获得。
职责
1.在病房护士长领导下和主管护师领导下进行工作。

2.参加病房的护理临床实践,指导护士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参与病房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工作,及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带领护士完成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实践。

4.协助护士长拟定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参与病房管理,介绍《病员住院规则》。

5.参加本科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织的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协助护士长负责本病房护士和进修护士的业务培训,制定学习计划,组织编写教材,并担任讲课。负责护士的技术考核工作。

7.加护校部分临床教学,带教护士临床实习。

8.助护士长制定本病房的科研、技术革新计划,提出科研课题,并组织实施。

9.对病房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6lfaTcbW_wg9b5P6c2vGw

?pwd=h22g 提取码: h22g    

第2个回答  2019-04-12

1、口腔护理:口腔内温暖潮湿,又有食物残渣,是最有利于细菌繁殖的场所。病人早晚必须刷牙,晚上刷牙比早晨刷牙更为重要。有活动假牙者应先洗手取下假牙,用冷水冲洗刷净,漱口后再戴上。

2、洗头: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护士应协助洗头,每1~2周在床上洗一次,水温为43~45℃。若洗头时病人面色,呼吸、脉搏发现有异常,则应停止操作。

3、沐浴:对不能进行淋浴和盆浴的病人,可进行床上擦浴,这可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功能。

4、灭虱:有体虱者,换下的衣服可按质量分别采用蒸、煮、或用马拉硫磷粉笔划线进行灭虱。有阴虱者可剃毛,再用纸包好烧掉。有头虱者可用中药百部草灭虱。


扩展资料

护理工作的要求: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技术操作、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2、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护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2-12
一章 绪论
1,常用的护理工作方法有哪些 简述各种方法的特点.
⑴个案护理,护士责任明确,并负责完成其全部护理内容,能掌握病人全面情况,但耗费人力.
⑵功能制护理,是一种流水作业的工作方法,护士分工明确,易于组织管理,节省人力.但工作机械,缺少与病人的交流机会,较少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需求,护士较难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
⑶小组制护理,能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能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但护士个人责任感相对减弱.
⑷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的责任明确,能较全面地了解病人情况,但要求对病人24小时负责则难以实现,且文字记录书写任务较多,人员需要也较多.
⑸综合护理,能保证具有不同经验,能力,学历层次的护士在工作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最佳地使用人力资源并促进其发展.这种工作方式既考虑了成本效益,又为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2,从事护理专业的护士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思想道德素质: (2)科学文化素质: (3)专业素质: (4)体态素质: (5)心理素质:
3,护士需要帮助人群解决以下四个与健康相关的问题
(1)减轻痛苦:(1)减轻痛苦:(3)恢复健康:(4)促进健康:
第二章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1,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有哪些 各举一例.
(1)生理领域.如保持病人舒适的体位.
(2)心理领域.如对临终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3)社会领域.鼓励病人家属经常探望和陪伴病人.
2,预防疾病的措施有哪些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影响健康问题的发生,如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注意摄入均衡的营养.
(2)二级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阜期处理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病人的筛选.
(3)三级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
3,举例说明健康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
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1)以一条横坐标表示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则一端代表最佳健康状态,另一端代表病情危重或死亡,其间有健康良好,正常,出现不适,疾病等阶段.
(2)每个人都处于健康-疾病这一动态过程的某一位置,而这个位置又随时都在变化,不是静止不动的.
(3)护理的工作范围包括健康的全过程,即从维护最佳的健康状态到帮助濒临死亡的人平静,安宁,有尊严地死去.要求列举一至二个实例进行说明.
4,分析人,环境,健康和护理四个概念的关系
人,环境,健康和护理是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这四个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人是护理的服务对象,人的健康是护理的中心.
(2)人与环境之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以达到促进,维持或恢复健康的目标.
(3)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因素影响健康状态,环境的变化如果超出了人的代偿能力,人的健康状态就会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5,举例说明人的概念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人是护理服务的对象,人的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是一个整体:人由身体,心理和精神,社会等几个方面组成,各方面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完整和独特的人.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不适或失调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以至整体,护理的对象不是"疾病",而是整体的人.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还应认识到人的各方面属性.
(2)人是开放系统: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其基本目标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人既受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影响环境.
(3)人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不同年龄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任务,以及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
(4)人有自理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护士应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举例说明.
6,举例说明环境的概念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在护理学中环境的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的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组成.
(2)人的内环境和外环境持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相互作用,内,外环境不能截然分开.
(3)人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人的健康,不良的环境给人带来危害.护士的重要职责是协助人们识别环境中的不利或有害因素,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并且努力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08
常用的护理工作方法:
(一)个案护理
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一名护理人员负责一位病人全部护理的护理工作方式。适用于抢救病人或某些特殊病人,也适用于临床教学需要。这种护理方式,护士责任明确,并负责完成其全部护理内容,能掌握病人全面情况,但耗费人力。
(二)功能制护理
以工作为导向,按工作内容分配护理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司其职。它是一种流水作业的工作方法,护士分工明确,易于组织管理,节省人力。但工作机械,缺少与病人的交流机会,较少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需求,护士较难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
(三)小组制护理
以小组形式(3~5位护士)对一组病人(10~20位)进行整体护理。组长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病人的护理。这种护理方式能发挥各级护士的作用,能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但护士个人责任感相对减弱。
(四)责任制护理
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和连续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病人为中心,要求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由责任护士评估病人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这种护理方式,责任护士的责任明确,能较全面地了解病人情况,但要求对病人24小时负责则难以实现,且文字记录书写任务较多,人员需要也较多。
(五)综合护理
综合护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程序系统化,在护理哲理、护士的职责与评价、标准化的护理计划、病人教育计划、出院计划、各种护理表格的填写、护理质量的控制等方面都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水平及质量。它融合了责任制护理及小组护理的优点。综合护理是一种通过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最恰当地选择并综合应用上述几种工作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既节约成本,又高效率、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种工作方式既考虑了成本效益,又为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对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一个人生病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