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现状
上海具有较好的物流信息化基础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能。“十五”时期,由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并运营的上海口岸“大通关”项目,上海电子口岸建设上海各大物流园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以及物流知识积累和人才培养等,为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时期重点推进的四大园区、四大基地”(深水港、外高桥、浦东空港、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国际汽车城、化学工业区、临港装备制造业、钢铁及冶金产品物流基地)建设。物流与支柱产业和园区发展的结合程度加深,更对公共物流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要求。
2.上海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面临的问题。
上海物流信息化孤岛现象比较严重。按照封闭模式建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与其他系统互联互通,形成了难以发挥信息化整体效能的信息孤岛。譬如,主要政府监管部门,如海关、检疫检疫、海事、国税、外汇等,根据国家“金字”工程部署,其在各自的管理领域内发展比较完善,但还没能有效解决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更难以进行“信息挖掘,决策支持”这些高层面的信息处理。物流信息化目前还缺乏统一标准标准化是实现信息化的规模生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兼容的前提条件。目前在条块分割、彼此封闭的情况下,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和应用标准,阻碍了互联互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征信系统发展相对滞后。
3.上海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解决的途径
要促成世界一流的通关效率。通关公共平台连接相关机构,彻底实现通关流程电子化,将原来长达几天的通关时间减少到几十分钟。构筑无缝连接的跨国供应链。通过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实现分布在各地的跨国公司供应链上的业务伙伴实时无缝的连接,加快跨国公司的市场反应速度,获得竞争优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