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主政时期,作为君王的刘禅真的是在装傻吗?

如题所述

1.证据一:在诸葛亮当权时,刘禅像个傀儡,没有什么作为。

解释:刘备去世后,在整个蜀汉集团,诸葛亮的威望最高。刘禅,一个17岁的小年轻,根本无法与之对抗。而且夷陵兵败后,蜀汉元气大伤,面对内忧外患,只有诸葛亮能够压住局势,刘禅必须依靠诸葛亮。

2.证据二: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也没有什么作为。

解释:在诸葛亮去世后,政局总体平稳,多次击退曹魏的进攻。蒋琬、费祎,先后担任大将军、大司马,而姜维等人受命在外统兵,满朝没有再出过一位丞相。足见刘禅平衡政局的能力,还是比较合格的。

3.证据三:刘禅在洛阳,受司马昭邀请,观看歌舞时,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的话。后在郤正的建议下,第二次又说,“父母坟冢远在蜀中,未尝一日不思”。被司马昭一诈,又把郤正供了出来。

解释:天下未靖,司马氏即将篡夺曹魏,在此关键时刻,绝不会把刘禅放回蜀地。国破家亡之人,保命的最好办法,就是消除自身对统治者的威胁。

此举不仅表现了自己的“傻气”,还展现了郤正的忠贞。面对一个无能的亡国之君,以及还怀念着他的蜀地忠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刘禅“圈养”在洛阳,好吃好喝地供着。

刘禅“乐不思蜀”的做法,不但没有对他造成任何损失,反倒还保障了自己较好的生活。

虽然在民间流传着:扶不起的阿斗,这样一句话,但阿斗可不一定真的是个笨蛋。有可能是个大智若愚之人。

刘阿斗接手政权时,魏国基本处于绝对优势,无论地域、人口还是人才,都不是蜀国和吴国所能比拟的。蜀国和吴国同样存在一个问题,人才凋零!三国前期,魏蜀吴人才辈出,蜀国五虎上将加诸葛亮,吴国四代都督能文能武,而且刘备、孙权也确实都是人中豪杰。随着父辈的去世,魏国曹丕并不比父辈逊色多少,而且魏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人才梯队。同时,魏国还有司马家族。

蜀国如果不想被吞并,就只能和吴国联手,共抗魏国。但是,蜀国和吴国合兵一处,也会互相猜忌,胜算不高。第二,蜀国和吴国合兵,必和魏国决一死战。如果蜀国战败,阿斗必死!

刘阿斗早就没了父辈的血性,倒不如舒舒服服度过一生。

从蜀国来说,刘备死后托孤,而诸葛亮也尽心尽责。刘阿斗比才智,肯定输于诸葛亮,比人心,众将更服诸葛亮。这时候,刘阿斗没必要是个睿智的君主。他需要给诸葛亮空间,让诸葛亮尽情施展才华。第二,不会对诸葛亮产生威胁,避免诸葛亮被迫黄袍加身。

总之,刘阿斗如果装傻,目的很简单。第一,让对手轻视,灭国后还能保存一命。第二,让老臣轻视,让诸葛亮主持朝政,胜则称王,败则愚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7
并不是在装傻。相反我觉得刘禅非常的聪明。之后得以安享晚年。
第2个回答  2021-04-27
是,因为他当时手里没有任何的实权,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通过诸葛亮的同意以后才行。
第3个回答  2021-04-27
应该不是,他可能就是不太聪明,而且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撑那么长时间。
相似回答